从四个方面研判当前经济形势
信息来源: 作者:郭斐然 发表时间:2019-10-07 阅读次数:
(求是杂志社,北京 100727)
最近中国经济可谓“变”字当头。中美经贸谈判“变故”不断,资本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地区行业分化态势明显。但更要看到中国经济总体企稳,长期向好态势没有改变,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理性看待中国经济的变与不变,才能避免见喜不见忧,盲目自信、沾沾自喜,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同时避免见忧不见喜,杞人忧天、自乱阵脚,以为即将大祸临头。正确研判当前经济形势,需要看全局、看本质、看趋势,需要正确的方法论和科学的分析框架。具体说,应当从四个层面入手。
一、从中央判断看中国经济所处阶段
经济发展是分阶段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是我们正确把握中国经济形势的总钥匙。只有全面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判断,才能准确理解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动以及我们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内在逻辑。
(一)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二)发展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7日听取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30日在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和中方企业家委员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四)重点任务——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7日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把高质量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上海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发展动力——改革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18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
(六)发展环境——对外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外部条件。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
(七)内在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生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八)制度保障——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3月7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二、从客观数据看中国经济运行情况
数据是反映经济运行情况、衡量经济形势好坏的一把标尺。2019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平稳,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并好于预期。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大环境下,这一表现尤为难得。我们讲中国经济稳中有进,活力充沛,呈现长期向好趋势,这既是综合各方面因素作出的判断,也是建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从整体看,201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0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低迷的背景下,中国GDP增速连续15个季度保持在中高速区间,就业持续增加,市场信心明显增强,居民收入增长跑赢经济增长,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回升,充分展现了我国经济发展韧劲大、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抗风险能力强的特点。
从几个主要领域看,积极因素明显增多。在消费方面,2019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10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1%。消费继续发挥压舱石的作用,继续成为需求动力的主导力量。特别是全国网上零售额48161亿元,同比增长17.8%,比一季度加快2.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消费需求加快释放的生动体现。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9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9100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1-5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180289亿元,增长5.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4%,增速比全部投资快4.6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3.5%,增速比全部投资快7.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优化明显。2019年上半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教育等短板领域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8.0%和18.9%,分别比全部投资快42.2和13.1个百分点。
在制造业发展方面,高技术制造业比重提高。2019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0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3.8%,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4.6%和20.1%。应当看到,制造业企稳回升的局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周期性扩张,而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加快调整的背景下取得的,正在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就业收入方面,2019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继续增加。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同比名义增长8.8%,增速比一季度高0.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居民收入增长比经济增速高0.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74,比上年同期缩小0.03,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三、从问题短板看中国经济风险隐患
经济运行不可能恒定不变,总是在上下波动中进行。这与经济繁荣萧条的周期有关,也与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改变、经济运行依托的条件变化有关。这要求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经济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又要增强忧患意识、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当前要重点做好两大风险防控。
一是中美经贸摩擦。中美关系是全球最复杂、最主要的双边关系。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通过经贸合作,中美两国形成一个结构互补的利益共同体。与此同时,中美经贸摩擦又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中美之间在社会制度、义利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早已注定两国经贸摩擦将无可避免。合则两利,斗则俱损。中美贸易摩擦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运行的重大风险源。
“中国不愿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贸易战。”就最新一轮的中美角力,中国市场的反应要比美国市场的轻。因为我们对中美经贸摩擦有着清醒的认知:中美之间既不可能发生全面贸易战,也不可能回到原来的状态,打打停停将是常态。而美国却不这样认为。美国认为通过“极限施压”就能一举压垮中国。但当中国表现出强有力的反抗姿态时,美国政府和市场就自乱阵脚,主动寻求谈判和解。这不是因为美国政府爱好正义与和平,不想打,只是因为中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对美贸易依存度低,不怕打。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有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防范金融风险。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同时,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诸多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这就成为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也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风险领域。
针对此,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2月22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所指出的,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特别是,要密切关注金融风险与贸易战之间的相互关联。资本市场的开放性、国际热钱的逐利性等特点,都决定了中美经贸摩擦很可能导致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增速放缓、国际收支恶化,这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而金融行业就是容易受到冲击的领域。对此,我们要坚持运用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看待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切实把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风险和金融风险降到最低。
四、从动能接续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近代以来,中国丧失了多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才使得我们落后。所以当前我们必须要抓住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以创新之力撬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始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注的焦点。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用力用到深处,必定落在寻找新动力、挖掘新动能上。
当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无人仓储、全场景刷脸支付、线上线下一体的社区生鲜等新业态也不断涌现。新动能方兴未艾,旧动能也在寻找机遇。信息技术为旧动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比如,传统物流业通过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不仅改变了线下交易效率低、资金周转慢,丢货、串货的情况,还让客运物流有了与高铁等新兴业态竞争的新优势。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前进的“新引擎”。
信息化是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最大变量。2018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发来贺信指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我国门类齐全、种类丰富的传统产业体系,最有优势借助数字化技术,率先打通从消费到生产的智慧连接,打造多样性、个性化、高品质的国货,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今,智慧公交站台,餐厅机器服务员,超市机器人导购等一大批数字科技的应用场景,已走进寻常百姓生活。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万亿元,约占GDP的1/3。
据国家统计局显示,从投资来看,我国投资保持平稳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2019年1-6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4%和13.5%,增速分别快于全部投资4.6和7.7个百分点。从效益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效益有所改善。2019年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1%,增速比1-4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5%、12.3%和12.0%,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2.4、2.2和1.9个百分点,保持较快增长。
总的来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新形势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作者系求是杂志社经济部副组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