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技支撑铁路科学发展
信息来源:人民铁道报 2012.09.18 作者:高珊 发表时间:2012-09-19 阅读次数:
言语不多,出口却字字珠玑;举止温雅,行动却雷厉风行;屡建功绩,心境却虚怀若谷——叶阳升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
眼前这位46岁的科研人员,翻阅岩土工程文件时目光专注,讲解铁路路基设计要点时神采飞扬,分析高速铁路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时严谨细致,围坐在他旁边的工作人员时而飞快记录,时而点头思考。这是8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采访党的十八大代表叶阳升时看到的场景。
未见其人,先闻其事。等待采访时,记者就听一位长期在他身边工作的科研人员说:“这些天可把我们叶所长累坏了,这大热天里,叶所长不仅带着我们忙项目,而且还不停地到基层与党员群众沟通。”问一问党员的期盼,听一听群众的呼声,聊一聊参会的重任,刚当选时的兴奋与激动过后,叶阳升开始把这个“新身份”看成一份“新工作”。他说,感受最深的还是肩负的责任非同寻常,“这意味着我必须学习得更多,提升得更快。”
叶阳升向记者坦言,这段时间以来,每天闲暇时,他都在思考“三件大事”。一是如何更好地履行一名党代表的职责,把铁路系统党员、群众的声音传递到十八大上去;二是如何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挥表率作用,带好团队,履行职责;三是如何以最好的状态参与十八大的各项议程,积极建言献策,为确保大会圆满成功做好分内的事。
在叶阳升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记者发现,上面写的都是学习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的学习体会。叶阳升说:“这是一个纲领性的重要讲话,我必须要仔细学习,深刻领会。”他认为,胡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等重要论述充分说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为了贯彻和落实好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叶阳升打算不断提升自身和团队的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为铁路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不竭动力。
作为一名基层铁路科研人员,叶阳升身上总有一股使不完的钻研劲儿。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他又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相继攻读了岩土工程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其间,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铁路工务工程技术研究事业。从2002年起,叶阳升担任铁道建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他带领众多基层科研人员,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高速铁路特殊条件路基技术、高速铁路轨道维修技术、重载运输线路强化技术、青藏铁路路基变形控制及桥梁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等领域承担科研项目近300项,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6项……可谓硕果累累。
采访中,有一句话叶阳升说得最动情:“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时时处处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更要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拿得下来。”的确,哪个课题最艰巨、哪个项目最难攻,哪里就有叶阳升奔波的脚步。为了完善铁路路基填料分类和压实质量控制体系,从2002年开始,叶阳升率领课题组针对高原、山区、平原等不同区域填料的特点,通过长达7年的系统研究,出色地完成了铁路路基填料分类及压实标准、改良土有关参数及压实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作为一名铁路基层科研单位负责人与岩土工程专业学术带头人,叶阳升紧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动向,瞄准国内外铁路发展趋势。早在2004年,在叶阳升的主持下,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在东郊环行试验基地修建了一条长140米的无砟轨道试验段,前瞻性地开展了无砟轨道结构及基础工程的试验研究工作,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自主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是靠着这种拼搏和创新精神,他带领众多一线科研工作者,创造出一项又一项科研奇迹。
“立足岗位、争做更好”是叶阳升的人生信条。在近20年的工作中,叶阳升带动了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兴起了浓厚的科技创新之风。2010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叶阳升带领的团队承担了国家、部、院级科研和标准项目共118项,他所主管的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其系统性能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10年至2011年,他们共完成科研项目49项,获国家及部级奖励21项,并圆满完成了京沪等14条高速铁路或客运专线的联调联试和动态检测任务。对于这些成绩,叶阳升显得十分谦虚:“我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分内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把眼下的工作做好,忠实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回报社会。”
“只有依靠科技创新研究出独有成果,我们的科研才能立得住、站得稳、有活力。”“近年来,在铁路推进科学发展的形势下,我们院抢抓机遇,在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国家和铁路行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攻关、高端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正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才使得铁路科学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谈起科技创新支撑铁路科学发展时,叶阳升的话掷地有声。
作为铁路建设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叶阳升表示,铁路是民生工程,他们一定要创造百年优质工程。新一届部党组提出了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战略决策,强调安全是重中之重,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因此在铁路技术的研究过程中,他们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以雄厚的技术实力、突出的创新能力,把好每条在建和运营铁路的质量关、安全关,使每一项参与建设的铁路工程成为百年工程,向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记者 高珊)
眼前这位46岁的科研人员,翻阅岩土工程文件时目光专注,讲解铁路路基设计要点时神采飞扬,分析高速铁路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时严谨细致,围坐在他旁边的工作人员时而飞快记录,时而点头思考。这是8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采访党的十八大代表叶阳升时看到的场景。
未见其人,先闻其事。等待采访时,记者就听一位长期在他身边工作的科研人员说:“这些天可把我们叶所长累坏了,这大热天里,叶所长不仅带着我们忙项目,而且还不停地到基层与党员群众沟通。”问一问党员的期盼,听一听群众的呼声,聊一聊参会的重任,刚当选时的兴奋与激动过后,叶阳升开始把这个“新身份”看成一份“新工作”。他说,感受最深的还是肩负的责任非同寻常,“这意味着我必须学习得更多,提升得更快。”
叶阳升向记者坦言,这段时间以来,每天闲暇时,他都在思考“三件大事”。一是如何更好地履行一名党代表的职责,把铁路系统党员、群众的声音传递到十八大上去;二是如何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挥表率作用,带好团队,履行职责;三是如何以最好的状态参与十八大的各项议程,积极建言献策,为确保大会圆满成功做好分内的事。
在叶阳升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记者发现,上面写的都是学习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的学习体会。叶阳升说:“这是一个纲领性的重要讲话,我必须要仔细学习,深刻领会。”他认为,胡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等重要论述充分说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为了贯彻和落实好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叶阳升打算不断提升自身和团队的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为铁路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不竭动力。
作为一名基层铁路科研人员,叶阳升身上总有一股使不完的钻研劲儿。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他又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相继攻读了岩土工程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其间,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铁路工务工程技术研究事业。从2002年起,叶阳升担任铁道建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他带领众多基层科研人员,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高速铁路特殊条件路基技术、高速铁路轨道维修技术、重载运输线路强化技术、青藏铁路路基变形控制及桥梁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等领域承担科研项目近300项,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6项……可谓硕果累累。
采访中,有一句话叶阳升说得最动情:“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时时处处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更要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拿得下来。”的确,哪个课题最艰巨、哪个项目最难攻,哪里就有叶阳升奔波的脚步。为了完善铁路路基填料分类和压实质量控制体系,从2002年开始,叶阳升率领课题组针对高原、山区、平原等不同区域填料的特点,通过长达7年的系统研究,出色地完成了铁路路基填料分类及压实标准、改良土有关参数及压实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作为一名铁路基层科研单位负责人与岩土工程专业学术带头人,叶阳升紧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动向,瞄准国内外铁路发展趋势。早在2004年,在叶阳升的主持下,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在东郊环行试验基地修建了一条长140米的无砟轨道试验段,前瞻性地开展了无砟轨道结构及基础工程的试验研究工作,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自主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是靠着这种拼搏和创新精神,他带领众多一线科研工作者,创造出一项又一项科研奇迹。
“立足岗位、争做更好”是叶阳升的人生信条。在近20年的工作中,叶阳升带动了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兴起了浓厚的科技创新之风。2010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叶阳升带领的团队承担了国家、部、院级科研和标准项目共118项,他所主管的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其系统性能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10年至2011年,他们共完成科研项目49项,获国家及部级奖励21项,并圆满完成了京沪等14条高速铁路或客运专线的联调联试和动态检测任务。对于这些成绩,叶阳升显得十分谦虚:“我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分内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把眼下的工作做好,忠实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回报社会。”
“只有依靠科技创新研究出独有成果,我们的科研才能立得住、站得稳、有活力。”“近年来,在铁路推进科学发展的形势下,我们院抢抓机遇,在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国家和铁路行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攻关、高端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正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才使得铁路科学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谈起科技创新支撑铁路科学发展时,叶阳升的话掷地有声。
作为铁路建设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叶阳升表示,铁路是民生工程,他们一定要创造百年优质工程。新一届部党组提出了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战略决策,强调安全是重中之重,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因此在铁路技术的研究过程中,他们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以雄厚的技术实力、突出的创新能力,把好每条在建和运营铁路的质量关、安全关,使每一项参与建设的铁路工程成为百年工程,向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记者 高珊)
上一条:2012年铁路科普日活动启动
下一条:铁路食品安全指导意见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