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局集团公司党校通过模块化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9-01-16 阅读次数:
新形势下,面对快节奏、多层次、大规模的培训任务,传统意义上“大而全”的课程设置理念因其灵活性、针对性较弱,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需求。为此,沈阳局集团公司党校在认真比较分析不同班次培训目的、培训层次等特点的异同后,采取“精而活”的模块式课程设置,增强了课程体系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聚焦培训目的,解决碎片化问题。紧密围绕党的理论、国企党建和经营管理等主题,设计不同教学模块。同时,根据不同班次的具体需要,精心设置结构系统完整、内容关联紧密的教学模块,实现系统化、靶向化教学,确保学员“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例如,在基层党委书记研讨培训班中,我们设置了党的理论和党建工作两个模块:针对党的理论,安排了共产党宣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方面课程;针对铁路企业党建工作实际,安排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会领导作用、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等重点课程。学员们一致反映,以前参加过不少培训,像这样针对性这么强的培训很少,感觉到学的很足、学的很饱。
二是聚焦教学专题,解决笼统化问题。组织教师以集体备课、集中试讲等形式,按照“用学术讲政治”的要求对课程进行精心打磨,重点是将宏观层面的教学专题依照其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内容层次转化为独立课题进行专题讲授,避免以往传统专题教学中“大而不全、专而不精”的弊端。例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教学专题按照实际需要划分为“经济思想”和“党建思想”等专题,分别开设讲座,保证授课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将每个知识点讲深、讲透、讲精,提升了教学的精准度。
三是聚焦课程共享,解决分散化问题。在各类班次集中在校举办,授课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采取模块式的课程设置,能够针对不同班次的共性需求,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的情况下,实现集中“上大课”,优化培训组织,形成教学合力。根据基层单位需求,开展“送课到一线活动”,统筹安排骨干教师送课上门,深入车间班组讲授专题党课,切实解决工学矛盾。同时,深入现场调研,了解党员需求,实现“教学相长”,不断提升授课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沈阳局集团公司党校培训部 张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