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咨政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咨政 > 科研成果 > 正文

铁道部党校专家学者在《人民铁道》刊发《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文章

信息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3-06-24     阅读次数:

让社会主义文化的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

 

——铁道部党校专家学者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文章摘登

 

  “编者按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十七届六中全会主题重大、内涵丰富,就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重要部署、重要举措。本报特邀铁道部党校的专家学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撰写了学习全会精神的体会文章: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机遇挑战、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依据和基本要求、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落实全会精神的过程,是一个不懈努力、深化实践、创新创造的过程。希望本版刊发的这组体会文章,能够进一步推动全会精神在全路的贯彻落实,并激发我们的思路,在联系铁路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思考加强铁路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思考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

 

清醒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机遇挑战

铁道部党校教授 戴文宪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首先就要大力宣传和阐释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成就,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找准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在新的起点上,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一、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内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一贯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一方面不断总结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发展文化事业的新经验,从而始终保持了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道路。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四大,中央就反复重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内容,强调要将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央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的重大任务。此后,党的十五大在文化建设的认识上进一步深化,强调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则确立了小康社会的文化发展目标,并阐明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和 “十二五”规划则以专门章节对文化领域的发展和改革作出重大决策和全面部署。2011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则集数年来党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方面的新实践和新经验,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和方位,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这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条道路既指明了今后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方向、出发点和落脚点,又指明了主题、任务、动力和实现途径。应当说,这条道路的提出是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的最重大成果,坚持这条道路,必将把我国的文化发展带向繁荣昌盛的新阶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不断推进、成果辉煌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文化体制改革部署启动、全面展开、深化攻坚。经过近10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党对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无论在战略层面还是在实施层面都作出重要部署,不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正在形成。

文化改革发展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文化体制改革成果颇为丰硕。文化事业发展态势尤其喜人。

铁路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浓郁时代特征和鲜明行业特色。近年来,与国家文化事业的改革发展同步,铁路本着立足铁路、面向社会、走向世界的思路,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建设,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铁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了安全文化,提升了服务文化,创新了经营管理文化;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繁荣铁路文艺创作,大力拓展文化传播平台;抓好站车文化阵地建设,管好用好文化场馆;拓展了对外文化交流。铁路文化的发展繁荣为国家的文化发展增加了一道闪烁的亮色。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成就充分证明,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措施是正确的。

三、前瞻机遇和挑战催人警醒、催人奋进

机遇就是希望、挑战带来压力,但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要勇于面对。当前我国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的机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 “十二五”规划为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营造了良好氛围;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和繁荣是历史的趋势,是全党全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为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和跃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为我国吸收外国先进文化和把中国先进文化向世界传播、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创造了条件。在认识和把握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挑战,即应对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面对上述严峻挑战,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状况仍存在与综合国力、经济增长和国民素质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存在制约文化改革发展的诸多因素需要逐步排除,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还需着力推出,社会主文化市场还需更进一步繁荣,以及抵制不健康文化和外来腐朽文化侵蚀等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精准的判断力和较强的执行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战胜挑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看到已有成就从而坚定信心,又要明察机遇、挑战从而知警醒和奋进,始终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前进,努力实现文化改革发展的新跨越。

 

深刻理解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

铁道部党校教授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以全会决定的方式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战略部署,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深刻理解文化改革发展指导思想的深刻内涵

《决定》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指导思想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基本遵循,主要包含了三层含义:

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性质。坚持以什么为指导、发展什么样的文化问题,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标志,决定着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着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规定着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导向,其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发展先进文化,支持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御腐朽文化。

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要把握文化发展要求、明确文化发展内容、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找准文化发展路径、掌握文化发展方法、破解文化发展难题,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与加快文化发展结合起来,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中的问题,用发展的成果检验改革的成效。二是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凝聚起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三是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用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来检验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准确把握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变化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四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就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目标。一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以平等开放的心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瞄准当代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先进水平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二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要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发挥其主体性和基础性作用;就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其竞争性和凝聚性作用;就要弘扬中华文化,发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整合性和资源性作用。

二、深刻理解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

一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在文化改革发展中,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三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文化建设才能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反映生活本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四要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要结合时代特点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加以积极借鉴,做到洋为中用,博采众长。五要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文化事业以公益性为主要基本特征,根本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文化产业以经营性为主要基本特征,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文化改革发展中,要坚持 “两加强”,把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六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繁荣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管理是文化发展繁荣的有力保障,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要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把文化改革发展作为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行业自律等手段,推进文化领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准确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依据和基本要求

铁道部党校教授 徐信华

 

《决定》的鲜明主题,就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它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推动包括文化事业在内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必须深入解读决定精神,透彻理解和全面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现实依据和基本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依据

第一,就总体而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依据。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步入崭新阶段,随之而来的便是与之相应的文化建设亟待加快发展、全面发展。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包括经济发展目标,也包括文化建设长足进步,文化艺术极其繁荣,人民精神生活丰富、充实、健康等目标。这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强劲需求。第二,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文化消费日益活跃,在量的增长的同时,对质更是不断提出新要求,主要体现在高品质、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化需求方面。这就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第三,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正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就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目前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文化品质、高科技含量的第三产业、朝阳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无污染、无公害、可持续是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第四,高新技术、特别是其中的信息技术、传媒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传统文化行业升级换代,极大改变了文化行业的面貌,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的产生提供了有力支撑,加快和改变了文化生产、加工、传播的速度和方式。第五,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向深层次推进,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内在强劲动力,大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极大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文化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创新力度,使我国文化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活力,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显著提高。第六,对外开放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目前国际经济危机正在蔓延,不少国家特别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了失业率等问题,中国在一片经济危机声中仍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并且还呈现出极大的发展空间。但毋庸讳言,在我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文化软实力却难以比肩,特别是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面临国际秩序重建当中,我们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谐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的国际影响力还有限。中华文化可以弥补西方文化当中单向思维、个人主义等缺陷,国际社会对东方文化、中国文化有需求,我们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也有能力将中国文化推向国际、推向未来,为全世界文化的繁荣兴盛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

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的文化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第二,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逐步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初步找到了一条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体现当今时代风貌,反映我国阶段性特征,是一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发展之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引导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就是文化工作的神圣使命。第三,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明确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并举的思路与举措。当前,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一手努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壮大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发展健康、活跃、繁荣、有序的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第四,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我们要努力发挥文化交流对内服务中心工作、对外服从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的重要作用。要统筹协调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充分发挥我国的体制优势,整合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间、社会和企业等各方资源,推动文化“走出去”、全国 “一盘棋”大格局的形成,突出传播中华文化理念和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加强情感和思想的沟通,塑造新时期 “文化中国”新形象,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充分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努力构建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对外文化开放格局。

理论的深入把握是为了在行动落实上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定上来,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全面领会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铁道部党校博士 马晓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为推进我国的文化改革发展,也为加强铁路行业文化建设明确了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全面领会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

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的长远目标,是在对我国社会历史和现状考察以及对国外文化发展规律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宏伟目标。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党的十六大以来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为实现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我国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总体战略目标需要众多中短期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来支撑。全会把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设定为两个目标:即总体战略目标和为实现总体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而制定的到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体现在多个领域,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就是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为此,文化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二、全面领会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文化改革发展的任务,是文化建设目标的分解,也是实现该目标的手段和基础。只有顺利完成了文化建设的任务,才能促成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之根本依托。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中小学、普通高校、党校、行政学院等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弘扬和忠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任务。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表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全面贯彻 “二为”方向和 “双百”方针,要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也充分体现了党所倡导的 “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理念在文化建设工作中的贯彻落实。要分享社会文化的 “蛋糕”,首先要做大 “蛋糕”。现实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创造的文化产品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文化服务的供求矛盾依然很突出,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文化产品缺失或单一,不能满足人民对文化服务的需求。文化服务的供给在东西部地区、城乡和行业上的不均衡凸显。 “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的主要渠道,也是政府的主要责任,它的发展能起到文化公平的作用,在满足文化成果共享上有独特的作用。”必须大力改革发展文化事业,才能逐步缓解文化供需之间的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

文化改革发展的具体任务。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依赖于许多具体任务的落实。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文化建设的具体任务涉及很多方面。一是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二是善于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三是加快文化改革,推动文化发展。因此,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推行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改革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源之一。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加强铁路行业文化建设,就要坚持铁路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努力构建具有铁路特色的行业文化,为保证铁路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牢固树立 “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发扬铁路优良传统,培育和弘扬铁路行业精神,使之成为铁路系统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要把文化建设融入铁路运输安全、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引导干部职工增强 “安全大如天、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树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价值取向,树立以人为本、严格管理、严明纪律的管理理念,推动铁路安全发展、科学发展。要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开发利用报纸、刊物、书籍、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鼓励创作更多反映铁路职工精神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要坚持推进和深化 “文化线”建设,努力形成覆盖全路的文化阵地和服务网络,满足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引导铁路干部职工牢固树立 “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理念,促进铁路行业文明素质的提升。要按照中央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的要求,积极推动铁路文化单位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铁路文化单位发展活力。在党中央和铁道部党组的指引和领导下,全路广大干部职工能够在中国铁路科学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同样也能够在文化改革发展和文化建设上取得显著成绩。

 

(文章来源于《人民铁道》报20111023A2专版)

铁道部党校科研处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上一条:铁道部党校部分专家学者在《人民铁道》专版刊发《深度解析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