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党校部分专家学者在《人民铁道》专版刊发《深度解析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体会
信息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3-06-24 阅读次数:
解析深刻寓意 凝聚精神力量
——铁道部党校部分专家学者深度解析胡锦涛总书记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编者按 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9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系统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为了使全路干部职工进一步深入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本报特别邀请铁道部党校6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解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并全文刊登,以期对全路正在开展的学习宣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活动产生启示和推动作用。
植根人民 服务人民
徐信华 (铁道部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句话言简意赅,高屋建瓴,内涵丰富。
首先,短短一句话概括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的迂回曲折,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艰难探索。一个多世纪以来,各种政治主张,各派政治力量在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的舞台上轮番登场,倾力上演。但面对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错综复杂的世情、国情,面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民族使命和历史任务,却显得力不从心,最终都黯然退场。诚如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这一先进理论只能是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的社会力量只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互结合的进程中,于1921年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其后90年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变迁表明,历史的大浪淘沙、人民的艰难抉择终于结出丰硕的成果: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其次,短短一句话深刻揭示了我们党90年来取得成功和永葆生命力的根本原因,这就是我们党顺应了历史潮流,赢得了民意民心。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历史任务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既是历史潮流,又是民心民意,谁能够顺应这一潮流,体悟上述民情,并锲而不舍、戮力以行,谁就能占据舞台,引领历史潮流,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诗篇。我们党一方面从它成立的那天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正确把握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引领中国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工作路线,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正是因为自始至终坚持这两条,并出色做到这两条,才使得我们党取得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并永葆青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短短一句话还是一声振聋发聩的警钟,提醒我们党在长期执政中,仍然要顺应历史潮流,仍然要植根人民、服务人民。顺应潮流就是深刻把握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就是永远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就是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就是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只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总之,90年来我们党做到这两条,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我们党,今后只要我们党仍然坚持这两条,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得到巩固,就能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更大的辉煌。
“三大成就” 继往开来
刘 刚 (铁道部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对我们党90年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精辟总结,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新阐释、新拓展。
“三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9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通过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通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通过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90年的奋斗与牺牲、创造与积累所凝成的“三大成就”,是我们党奋力开拓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共同选择和努力的结果,是值得我们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
“三大成就”奠定了今日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础,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第一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列,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实践表达、理论表达和制度表达的有机统一。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要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实践表达。其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础是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内容是开展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项建设,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制度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包括诸如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基础上的各项具体制度。总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这三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理论体系是指导思想,是确保道路正确、制度科学的重要前提;道路和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集中体现,道路正确才能促进制度完善;制度科学完善才能保证道路光明、前途远大。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我们必须不断发展“三大成就”。成就既表征过去奋斗的结果,更引领未来前行的方向。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求我们党不断坚持发展“三大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坚持发展“三大成就”,最关键的是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我们党要想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既定目标 坚定不移
李 颖 (铁道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90年的伟大成就,把中国共产党人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全面总结经验教训,清醒认识复杂形势,更好担当历史使命,紧密依靠中国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去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胜利。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必须做到“五个坚定不移”。
坚定不移地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过去的30多年里,改革开放犹如春风化雨,推动着历史性巨变,中国从贫穷落后跃至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跃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这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未来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方面,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仍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未来的中国依然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另一方面,要努力谋求和加快科学发展。把发展放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个大系统中观察和思考,统筹好、协调好数量与质量、投入与产出、发展与资源环境、发展与成果共享等经济社会内外关系。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充分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提高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地治理国家。
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当今世界,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讲话突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深层次把握,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二是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定理想信念;三是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讲话特别强调,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五个坚定不移,指向同一个目标,即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9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大地播下了社会主义的种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俄为师” “以苏为鉴”,对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点题之作。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探索的经验教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破题之举。在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得到推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求真务实,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我们坚信,以建党90周年为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将迈向新的辉煌。
复兴大业 关键在党
戴文宪 (铁道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首先,要深刻认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一基本结论的真理性。90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以其具有的巨大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以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和与时俱进的高度自觉,以其站在时代前列、英勇奋斗的精神,领导和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干成了三件大事,这就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胜利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则是所有这一切赖以实现的根本基础。
其次,要深刻认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一基本结论的现实性。所谓现实性即客观需要。我们当今所处的现实世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正因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既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取得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基础上的高度自信,同时又饱含着在洞察现实和挑战风险基础上对全党同志的告诫和警醒,即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 “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而责任也在党。中国共产党是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能否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来战胜“四大考验”和规避 “四大危险”,这不仅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存废,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和管理好这么一个大党,并非易事,需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因此,我们在深入学习领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个基本结论时,就要清醒地认识我们党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新考验和新危险,进一步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自觉性,努力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第三,要深刻认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一基本结论的紧迫性。所谓紧迫性即时不我待。这一基本结论不仅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党的90年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而且也是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出的紧迫要求。应当看到,当前我们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是复杂艰巨的,一方面,党肩负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本世纪中叶完成两个宏伟目标的历史重任;另一方面,党所面临的诸多考验和诸多危险又是前所未有的,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完成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宏伟目标的任务,就成为我们党当前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破解这一课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四个坚持”和“五个必须”。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要求,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按照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通过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使党的建设在科学化轨道上不断迈向新高度,从而更好地完成党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杨金英 (铁道部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既有很强的理论针对性,又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学习讲话精神,全面把握内涵,深刻领会实质,统一思想认识,以讲话精神指导工作实践,推动铁路科学发展。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在铁路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总书记讲话通篇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并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因此,要求各级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对于我们做好铁路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从社会角度看,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铁路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铁路内部看,职工队伍庞大,一定要维护好职工群众利益,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因此,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必须成为铁路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铁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加强调查研究,了解职工的所想所盼,掌握现场的真实情况;要及时了解社会上广大人民群众对铁路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掌握真正的市场需求,以实际行动确保铁路各项工作任务完成。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更好地推动铁路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当前,铁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制约铁路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同样躲不开、绕不过,必须积极面对并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为此,在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必须用新视角、新办法、新思路来分析和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推进铁路体制机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真正确立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大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积极推进多元化经营战略,快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铁路科学发展。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在铁路发展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要实现铁路科学发展的目标,同样必须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国铁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运输能力还是管理体制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的铁路人才的数量和结构都已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铁路发展过程中人才短缺的问题已十分突出。为此,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政策千方百计吸引铁路急需的各方面人才进入铁路运输企业;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措施挖掘内部职工潜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大力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让每个铁路职工都成为铁路发展和建设的有用之才,真正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场面。
学习永无止境,实践永无止境。对于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领会和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层面,更重要的是运用蕴含其中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推动我国铁路的科学发展。
赢得青年 依靠青年
邱少明 (铁道部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高屋建瓴,意蕴厚重。其中,在论及青年时,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青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总书记这样的针对性论断,既深刻总结历史,又明晰启迪未来。当前今后,我党要 “赢得青年”,就必须竭力破解以下四个维度的问题。
首先,欲赢得青年,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科学审视当代青年。一要学会用新理念、新视角去看待当代青年的价值诉求、行为方式和个性心理,要把青年放到具体的时代环境加以审视;二要正确厘定青年的层次类别,考辨主流和支流;三要将充分信任和热忱关怀青年与正确引导和严格要求青年相契合。
其次,欲赢得青年,就必须建立科学化的社会化青年工作体制机制。一要打造以共青团为核心,青联和其他青年组织为外围,面向基层、服务社区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纵横贯通、富有应变张力的崭新的社会实践平台;二要以 “青字号”为鲜明表征,策划和实施在全社会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品牌形象工程,在基层和青年中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活动;三要建立符合21世纪青年身心成长规律的社会主流价值导向系统,提供全面细致的社会化服务。
再次,欲赢得青年,就必须用好用足网络平台。一要构建网络信息亚传播圈,主动赢得青年学子。当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主要在校园网,该现象被称为网络信息的 “亚传播圈现象”。我们要精心打造好这个局部文化生态环境来赢得青年。二要构建有全国影响力的、受青年认同的品牌网络阵地。该阵地内容上应实现理论、历史与时政的交融,鲜明地聚焦当下青年关注的热点;形式上要充分借助网络的交互性,比如视频点播、在线讨论等。三要完善多层次的沟通路径,助推青年民主参与行为的良性发展。四要竭力实现网上组织和网下组织的一致性。五要动态地密切关注青年思想状况,建立基于网络的舆论危机管理机制。
最后,欲赢得青年,就必须重视青年干部的比选、培养和锤炼。今天的青年干部大多文化水平、工作热情较高,但不少人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钻研和对党的优良传统的深刻认知,没有经过艰苦环境和基层工作的砥砺。因此,党组织一要敢于把一些重要的、挑战性的工作交给青年干部;二要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党的传统教育;三要把青年干部放到一些关键岗位和环境艰苦、矛盾突出、情况复杂的地方去锤炼和培养,让青年干部的智慧和力量竭力迸发。总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培养好他们,因为“他们年轻,像一轮红日刚出海;他们健壮,像一排排白杨要成材;他们热情,像滚滚的浪潮、熊熊的火……”
(文章来源于《人民铁道》报
铁道部党校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