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咨政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咨政 > 科研成果 > 正文

刘长军博士论文《列宁经济思想的逻辑勘定》在《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发表

信息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4-05-27     阅读次数:

列宁经济思想的逻辑勘定

——兼论列宁对《资本论》中经济思想的实践运用

刘长军

(铁道党校  北京 100088

 

摘要:列宁的经济思想逻辑可集中概括为“一条线、三部分、三阶段”。 “一条线”是列宁运用《资本论》于俄国实际的理论主线;“三部分”构成列宁经济思想的逻辑主体;“三阶段”则透显列宁经济思想逻辑的历史进程。依托《资本论》分析这些逻辑理路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完整把握列宁经济思想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资本论》;列宁经济思想;逻辑勘定

 

列宁受到了《资本论》的极大影响,其经济思想逻辑可集中概括为“一条线、三部分、三阶段”。“一条线”,指列宁将《资本论》运用于俄国实际时,紧紧围绕“俄国落后经济走势”这条理论主线。“三部分”,指列宁将“俄国落后经济走势”的经济学分析分解成三个互联有别的组成部分,分别是资本的国内情况分析、资本的国际情况分析、资本的社会主义实践分析。“三阶段”,指的是列宁对《资本论》的经济学运用,是从相互贯通的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体现出来的。

 

一、列宁经济思想逻辑的“一条线”与“三阶段”

 

阐述列宁的经济思想逻辑主线,必须谈到《资本论》对列宁的巨大影响。[1]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这一问题。”[2]“这一问题”是指什么呢?在列宁看来“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问题。这一问题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思想认识方面,即如何运用《资本论》解决好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的关系问题,这关乎世界观问题;二是俄国实际问题方面,即如何运用《资本论》解决好俄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这关乎俄国社会的走向问题。但是,学术思想界在引用列宁这句话的时候,常将解读的重点放在了问题的第一个方面,而忽略了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实际上,《资本论》对列宁哲学思想的影响,侧重于问题的第一个方面;而《资本论》对列宁经济学思想的影响,则集中在问题的第二个方面。《资本论》对列宁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是并行不悖的,它们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好坏对比,也不存在孰先孰后的位序排列,这两个问题都统一于列宁运用《资本论》解决俄国问题的逻辑之中。列宁在运用《资本论》解决世界观问题的同时,也是在运用《资本论》解决俄国所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所以,前后两者都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

通观列宁经济思想逻辑,笔者认为,“俄国落后经济走势”是列宁经济思想的逻辑主线。列宁早期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期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晚年的《论粮食税》及其他经济学著作,都是围绕这条理论主线的代表著作。之所以如此,最关键的决定于列宁所处不同时期的俄国主要经济矛盾。

首先,俄国落后经济形势与俄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矛盾,这是列宁早期遇到的主要经济矛盾。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后,俄国落后的封建宗法式生产方式与快速发展的国内资本主义不相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势如破竹。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民主主义革命风起云涌、自由主义民粹派泛滥、无产阶级革命“自发”形成、多种思潮竞相迸发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与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不无关系。在此情况下,众多经济学者纷纷以“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为研究对象,解释俄国落后经济的发展趋势问题。

但由于各派学者的阶级立场和理论基础不同,导致了解读多元和思想混乱。比如,自由主义民粹派无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现实,强调资本主义仅仅是偶然现象,俄国可以避开资本主义绕道而行;普列汉诺夫对自由主义民粹派的批判既不彻底,又不能科学合理地解释“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 等问题。列宁根据俄国的现实国情,在参考和纠正大量官方统计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资本论》的原理和方法,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科学地解释了资本主义在俄国落后经济状态下的发展趋势问题,彻底地批判了自由主义民粹派。“从这本书可以看到,列宁在研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时,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应用于俄国具体情况并加以发展,同时也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露和批判了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歪曲马克思主义和阉割马克思主义革命内容的行为。”[3]所以,苏联学者巴希科夫认为,“《俄国资本主义之发展》一书及前世纪九十年代列宁的其他著作奠定了列宁主义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始基。”[4]实际上,“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著作中引用《资本论》的地方最多——五十一处。”[5]这充分说明《资本论》对列宁经济思想的影响。

其次,俄国落后经济形势与帝国主义快速发展的矛盾,这是列宁中期遇到的主要经济矛盾。到列宁中期的时候,资本主义已经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完全过渡到垄断的帝国主义阶段。整个世界的地理版图,几乎全被帝国主义侵占,而因发展不平衡所引发的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整个欧洲,波及了整个世界。帝国主义的命运如何?它有哪些特征?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引起了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不同派别的争论。许多理论家,如卢森堡、布哈林、希法亭、伯恩斯坦、考茨基等人都从不同角度深入探究资本积累、帝国主义等问题。因此,“帝国主义的命运”就成为当时理论界亟需回答的理论现象和社会现象。

列宁根据《资本论》中关于资本集中、资本集聚、股份制、现代殖民地、辛迪加等基本观点的论述,撰写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该书详细考察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以及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问题,它集中体现了列宁对资本的国际市场情况的分析研究,并成为这一时期列宁运用《资本论》进行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核心内容和典型代表。

最后,俄国落后经济形势与人民群众对尽快发展社会主义的矛盾,这是列宁晚期遇到的主要经济矛盾。“十月革命”后,为应对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以及国内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反水叛乱,苏维埃政权采取了临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是统购统销、余粮收集、限私充公等。这种临时政策的强大功能在逐步成为强弩之末之时,其弊端日益凸显,农民对余粮收集制十分不满,工人也有反抗情绪和行为。最关键的是当时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不理解。这样,俄国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如何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因此,“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为列宁晚期亟需解决的经济理论难题。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主题,列宁撰写了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粮食税》一文。所以,列宁晚期对资本的社会主义实践分析,充分体现在《论粮食税》中,这也是列宁运用《资本论》的新创举。

可以看出,这三个不同时期的经济矛盾,实际上都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俄国落后经济走势”而展开,它们都是这一核心问题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性质社会中的表现形式。列宁紧紧抓住了这些矛盾,灵活运用了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的“三者一致”原理,科学地解释和探索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国内发展趋势、帝国主义发展趋势、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诸多问题,创造性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同时,列宁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形成的代表性经济学著作,恰恰体现了列宁经济思想逻辑的发展过程,展现了列宁经济思想前后变化的历史轨迹,这也是列宁从事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的一个时代性的缩影写照。所以,《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论粮食税》分别从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体现了列宁经济思想逻辑的理论主线。

 

二、“三部分”构成列宁经济思想逻辑的主体

 

虽然“俄国落后经济走势”是列宁经济思想逻辑的理论主线,但它却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具体来讲,“三部分”就是指列宁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三部代表性的经济学著作,分别是《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和《论粮食税》。“三部分”构成列宁经济思想逻辑的内容主体,也是列宁运用《资本论》于俄国经济实际的着力点和聚焦点。但是,由于每一部分所面对的主要矛盾和所需解决的历史任务的性质不同,直接造成每一部分的着力点和聚焦点也是各有侧重的。所以,《资本论》视野下的列宁经济思想逻辑,是由不同时期的经济理论着力点和聚焦点来“串点成线”的。

首先,《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着力点和聚焦点是“资本的国内情况分析”。列宁在该书第一版序言中明确指出,“作者写这部著作的目的是要考察这样一个问题:俄国资本主义的国内市场是怎样形成的?”[6]那么,如何从逻辑上阐述资本的国内发展情况呢?列宁继承了《资本论》的方法论思想,采用了逻辑与历史、一般与个别、矛盾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论证俄国资本主义形成的历史逻辑过程。列宁分别从农业、工业、国内市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农业方面:社会分工——俄国工业人口的增加和农业人口的减少——小生产者破产——农民的分化——从徭役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自由雇佣劳动在农业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在工业方面:社会分工——家庭工业——工业中的小商品生产者——小商品生产者分化——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小手工业中的商业资本——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市场的形成。在国内市场方面:社会分工——商品流通的增长——工商业人口的增长——雇佣劳动使用的增长——劳动力国内市场的形成——俄国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形成。通过《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部著作的详尽考察,列宁科学地回答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遗留的“俄国土地制度”问题,也彻底粉碎了自由主义民粹派的攻击。

其次,《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着力点和聚焦点是“资本的国际情况分析”。列宁在该书的《序言》中明确指出,“我希望我这本小册子能有助于理解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这个基本经济问题,不研究这个问题,就根本不会懂得如何去认识现在的战争和现在的政治。”[7]列宁在这部著作中同样继承了《资本论》的方法论思想,并依此展开如下逻辑论证:自由竞争——生产集中——垄断——国内金融垄断——国内资本垄断——资本垄断的国际扩展——国际资本联盟——帝国主义联盟——社会主义前夜。所以,列宁在这部著作中,将着力点和聚焦点对准了“资本的国际情况”。但是,列宁却首先是从国内资本集中问题谈起的,然后根据帝国主义的特征,在进一步论证资本输出存在不平衡的条件下,资本的国际瓜分和国际联盟也就形成了,进而得出垂死的、腐朽的帝国主义必将成为社会主义前夜的历史结论。

众所周知,在《资本论》创作出版时期,虽然当时资本主义还没有转变到帝国主义阶段,但马克思还是在《资本论》中以理论阐述的形式探讨了资本集中、垄断竞争、卡特尔、辛迪加、国际剩余价值、现代殖民地等问题,并且指出了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的趋势。恩格斯晚年则明确了这一趋势的历史必然性,但没有深入探究帝国主义的内部机制及其本质特征。而列宁的《俄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则直接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理论遗志,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帝国主义理论体系。

最后,《论粮食税》的着力点和聚焦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主义”。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中提到了70年代的英国,认为工人阶级在特殊的历史条件可能会通过赎买的形式与资本家达成交易。列宁指出:“所以马克思说:在一定条件下,工人决不拒绝向资产阶级赎买。”[8]但是对于赎买的形式、手段、范围等,马克思虽然没有深入提及,但也没有限制后人的思维。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根据当时俄国内部关于“赎买”和“过渡”问题的争论,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广开商品经济、利用价值规律、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以退为进建设社会主义等新论断,这些新思路昭示着列宁经济逻辑的新动向。所以,《论粮食税》集中表达了列宁关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观点,这是因为: 

一是当时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弄不清楚。比如,有人认为“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毒瘤,不能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有人认为“私营经济”不符合马克思关于公有制的论断等等。因此,从思想上澄清这些错误模糊的认识,是列宁面临的理论难题。为此,列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租让制、商品经济等论述,强调了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过渡性和创新性。

二是当时人们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不清楚。比如有人认为资本主义是祸害,不应该向他们学习;有人热衷于理论争论,看不起实际工作经验的人,等等。对此,列宁在《论粮食税》中纠正说,“少争论些字眼吧。直到现在,我们在这方面的毛病还非常大。多积累一些各种各样的实际经验吧,多研究研究这些经验吧。”[9]所以,《论粮食税》体现了列宁对空谈误国和实干兴邦的强烈认识。

从“三部分”的着力点和聚焦点的侧重方面可知,列宁在运用《资本论》于俄国实际时,并不是僵化地、静止地、机械地、形而上学地对待《资本论》的个别论断,而是辩证地以俄国革命发展的实际变化为中心,以俄国社会正在进行的变革为中心,以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中心,从而能动地实现了《资本论》的俄国化,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时代。这也反映了列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思路,从而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三、列宁经济思想逻辑的关系勘定

 

学术理论界对列宁经济思想思想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亦有不足。表现有二:其一较多地关注列宁中期和晚期的经济思想,尤重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和《论粮食税》的研究,却对列宁早期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研究不足、关注太少;二是由于上述研究的不足,导致对列宁经济思想的整体把握出现了问题,即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列宁早期、中期、晚期的经济思想之演化及其相互关系,也无法系统把握《资本论》视野下的列宁经济思想逻辑理路。所以,认真梳理列宁的经济思想逻辑理路,厘清三部著作与《资本论》之间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掌握列宁经济思想不可或缺的环节。

首先,《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对《资本论》的直接继续。马克思曾打算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分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土地制度等经济问题,但没有实现这个愿望。《资本论》中的这个理论遗愿,由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来完成。苏联著名经济学家卡拉达耶夫和雷金娜曾经评论说,“列宁的这本书是把马克思的理论运用于俄国的研究著作,但是它同时具有国际意义。列宁的研究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思想。”[10]中央编译局编辑的中文第二版《列宁全集》第三卷,则认为马克思的“这个计划由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实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本论》的直接继续。”[11]《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早期的传播过程中,焦敏之翻译的中译本认为该著作从多个方面直接承继发展了《资本论》的诸多思想,甚至将该著作誉为“资本论第二”。[12]所以,研究列宁的经济思想或其与《资本论》的关系,不研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是回不到列宁,也走不进列宁的。

其次,《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也是《资本论》的直接继续,但它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合二为一的,前者是对后者的延伸和拓展。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第八章“国内市场的形成”的第五节“边疆地区的意义。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中,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的过程表现在两方面:资本主义向深度发展,即资本主义农业与资本主义工业在现有的、一定的、闭关自守的领土内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主义向广度发展,即资本主义统治范围扩展到新的领土。但问题是,“根据本书的计划,我们差不多只叙述这个过程的前一方面,因此我们认为特别必须在这里着重指出,这个过程的另一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观点对开发边疆地区与扩大俄国领土的过程进行稍微充分的研究,就需要有专门的著作。”[13]很显然,列宁对于这个尚未研究的“专门的著作”十分在意,并且还“着重指出”。那么,这个专门研究资本主义国际扩张的著作,列宁到底有没有完成呢?

笔者认为,这部“专门的著作”就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考察可知,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中,就已经买下了伏笔。他指出,“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14]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部书详细解读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帝国主义是如何逐步蚕食他国疆土、争夺国外市场以及如何资本输出的。[15]中央编译局曾经评论说,“列宁的名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通俗的论述)》(俗称《帝国主义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的直接继续和进一步发展,它总结《资本论》问世后半个世纪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建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新的阶段。”[16]

问题是,为什么列宁没有完成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之后,继续沿着已经预留伏笔的“资本的国际情况”进行理论创作呢?原因有三,一是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版出版之后不久,列宁就旅居国外,开始了新的革命工作,列宁的事务性活动增多;二是之所以还必须将当时的研究主题限定如此而不能扩大,对于列宁而言,主要是因为“一个人将难以胜任。”[17]三是当时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性质还不明显,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还不足以为创作“帝国主义”的命题提供现实支撑。但是,列宁也一直在为研究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问题积累材料,这突出表现在他的《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特征十分明显,这个时候,《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也就呼之欲出了。

既然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认为资本的扩展表现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方面,并提出了需要专门来着重研究资本的国际扩张问题,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是《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延伸和拓展,两者是上篇和下篇的关系,它们都统一于列宁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大文章中。上篇主要考察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形成,体现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下篇主要考察资本主义国外市场的形成,体现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上篇是下篇的必要准备和理论奠基,下篇是上篇必然的理论逻辑延伸。虽然两者研究的范围各有限定,但它们都是列宁运用《资本论》的理论实践,是列宁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表现形式。

最好,《论粮食税》开创了《资本论》运用于社会主义实践的先河,并构成列宁经济思想逻辑理路的新起点。从发展的角度看,《资本论》不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运行规律,而且也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规律给予了深刻论述,这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论述,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源性理论。比如《资本论》中关于商品经济的基本观点、关于价值规律的基本观点、关于经济体制的基本观点等等,都对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资本论》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论述多是以理论设想的形式出现,缺少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支撑,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的论述很不充分。因此,《资本论》中的一些重要的理论遗产,还需要很好地继承和发展创新,更需要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来丰富和发展。

《论粮食税》虽然部分重复了列宁1918年的《当前的主要任务。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中的一些观点,但却比后者更为深刻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它是列宁将《资本论》运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结晶,开创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先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其中的“新经济政策”被邓小平誉为“比较好”的思路。[18]在《论粮食税》中,列宁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自由贸易、商品流转、商品交换、经济结构平衡、国家资本主义建设、收入分配方式、新经济政策等重要的观点,不但为苏俄经济恢复发展作出了正确的规划,而且开创了无产阶级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肇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配思想。比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赎买”、“国家资本主义”等论题,都被列宁在《论粮食税》中创造性地丰富发展了。

但是,从另外的角度看,《论粮食税》并不是列宁经济思想的逻辑归宿,而是新起点。这个新起点,就是列宁将“粮食税”视为非社会主义经济走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粮食税在内容上是“一种既包含过去因素,又包含未来因素的措施。”[19]也就是说,“粮食税”还不是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所以,《论粮食税》探讨的虽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问题,但实际上已经隐含了社会发展模式等深层次问题。列宁在文章中指出一些错误的观点,他说,“现在非常广泛地流行着一些不正确的观念。这些观念所以不正确,大部分是由于人们不深入研究过渡的实质,不自问一下,究竟这一过渡是从什么过渡到什么。”[20]在这里,列宁提出的从“什么”过渡到“什么”,实际上已经隐含了他的逻辑思路出现了新的动向,即在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开始研究和探索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问题。

因此,在列宁晚期的政治遗嘱里,屡次谈及东方国家发展道路的特殊性问题,可以视为《论粮食税》新思路的延伸。所以,在《论粮食税》之后,列宁仍然没有停止《资本论》的俄国化运用。可惜,《论粮食税》后的第3年,列宁不幸辞世。之后,新经济政策的好思路在布哈林等人的坚持下,仍然发挥着余热。但随着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人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经济政策并没有在苏联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但是,《论粮食税》毕竟构成列宁晚年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并且是列宁经济思想新动向的代表性著作。

综上所述,《资本论》对列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理论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是列宁经济思想逻辑发展过程中的理论依托和精神支柱。“一条线、三阶段、三部分”是列宁经济逻辑的集中概括和核心表述,但不应理解为列宁经济思想的全部内容。除了上述所提到的三个重要的经济著作之外,列宁的经济思想也体现在其他一些著作,甚至哲学著作中。但是,要准确把握列宁的经济思想,应当紧紧抓住《资本论》在俄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中所需要解决的不同历史任务,也就是要紧紧抓住上述勘定的列宁经济思想逻辑。

 

参考文献:



[1] 民主德国学者В.伯克的研究结果表明,列宁多次引用和宣传《资本论》:“在不同场合,他引证或提及《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约三百多次”、“列宁的同时代战友在回忆中都突出记述了他在彼得堡秘密团体中讲解《资本论》并进行有关宣传鼓动工作的情景。”(民主德国)В.伯克:《列宁为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传播所作的贡献》,载《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4年第6期,孙常敏译、夕昆校,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3258页。——笔者注

[2]《列宁专题文集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5页。

[3] 《列宁全集》第五十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68页。

[4] [] 巴希科夫:《论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在经济学中的作用》,李少甫译,中华书局印行,19503月初版,第58页。

[5] [] 莎拉波夫、瓦列茨基著:《列宁是怎样阅读书报杂志的》,黎鉴堂、戴松成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第51页。

[6] 《列宁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页。

[7]《列宁专题文集 论资本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9页。

[8]《列宁专题文集 论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7页。

[9]《列宁专题文集 论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9页。

[10] []卡拉达耶夫、雷金娜著:《经济学说史(从马克思主义产生到伟大十月革命)讲义》,翟松年等译,三联书店,1963年版,1983年人民出版社重印,第596页。

[11] 《列宁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VII页。

[12]列宁著焦敏之译,《中译本序》,《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上海:棠棣出版社 , 1949年版,第1页。

[13]《列宁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2页。

[14]《列宁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2页。

[15]苏联学者巴希科夫认为:“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帝国主义阶段,列宁在这里还没有说到。不过很重要的,就是列宁分析俄国大工业发展时,曾经指出这种发展的若干特点,在以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年代)被他认为是资本主义的特殊最高阶段——独占资本主义——的一般规律。列宁指出俄国工业是在已经尖锐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条件下增长的,指出俄国工业中生产与资本的巨大集中乃是它在十九世纪末叶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见[]巴希科夫著:《论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在经济学中的作用》,,李少甫译,中华书局印行,19503月初版,第42-43页。

[16] 《列宁全集》第二十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VII-VIII页。

[17] 《列宁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页。

[18]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

[19] 《列宁全集》第四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0页。

[20]《列宁专题文集 论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页。

 

 

 

 

上一条:邱少明博士论文《基于收入差距析论北京城乡一体化》被中国经...
下一条:张汉斌副教授论文《欧、日、美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及启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