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咨政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咨政 > 科研成果 > 正文

刘长军博士论文《四重维度下经典作家的现代化思想》在《学术论坛》2013年第6期发表

信息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4-03-17     阅读次数:

 

四重维度下经典作家的现代化思想

刘长军

(铁道党校 北京 100088

 

摘要:经典作家的现代化思想,在四重维度下呈现不同的状态。从文献学的维度看,现代化思想是经典作家的重要思想。从实践维度看,经典作家的现代化思想还需要丰富创新。从认识论维度看,要反对两种教条式的现代化思想。从地理空间维度看,要防止将“西方化”附加在经典作家的名下。

关键词:经典作家;现代化思想;四重维度

 

社会现代化思想是经典作家1的重要思想,但在不同维度下,这一思想具有不同的理论形态,需要我们认真辨析,努力做到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

 

一、文献学维度下的现代化思想

 

 从文献学的维度看,现代化思想是经典作家的重要思想,他们多次论述了社会现代化的问题,根据如下。

(一)“现代”和“现代化”频繁出现在经典著作中。《神圣家族》使用了现代国家;《共产党宣言》多次频繁地使用了现代一词,如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代国家政权现代工业等;《资本论》第1卷使用了现代化的资本家;《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使用了现代工业;恩格斯在《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中明确使用了现代化的工业”。他说,在拿破仑的大陆体系之下开始出现的、在国内其他地方建立的现代化的工业,既不足以补偿旧式工业的损失,也不能保证工业有足够强大的影响,以迫使那些对于非贵族的财富和势力的任何一点增强都心怀忌妒的各邦政府考虑现代工业的要求。”[1]R354列宁不仅明确使用了现代化一词,同时指出现代化包括工业化、电气化、机械化等几个方面。美国出版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刊载的现代化条目中,一开始就引用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这句话作为阐释现代化含义的第一根据。

(二)经典作家认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生活深刻变革、世界历史普遍交往、文明形态不断涌现。他们认为,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是先进的工业化,包括先进的生产工具、先进的科学技术等。现代化的本质是从16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它是由工业革命导致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现代化不是单纯的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或者文化革命,而是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马克思虽然从感情上鞭策资本主义,但依然认为现代生产方式的扩展带来的是文明形态的涌现。“按照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本身被他们所征服的臣民的较高文明所征服。”[1]R686在经典作家看来,现代社会的物质基础包括先进的生产工具,表现为劳动工具的分化和专门化上。马克思认为:发达的机器工具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须条件。在工厂手工业中,我们看到了大工业的直接的技术基础。工厂手工业生产了机器,而大工业借助于机器,在它首先占领的那些生产领域排除了手工业生产和工厂手工业生产。”[2]P439马克思还指出,当市场扩大到手工劳动不再能满足它的需求的时候,人们就感到需要机器。于是人们便想到应用18世纪时即已充分发展的机械学。”[3]P627同时,经典作家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推动大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马克思曾说: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三)经典作家认为,现代化的经营模式是社会化、集约化,并且需要管理者对经济发展的一定意义上的调控。在经营模式上,他们认为,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实现了从低水平结构向高水平结构转变,从分散的家庭劳动、手工工厂经营模式向集约化、协作化经营模式转变。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我们只要考察一下作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基础的那些经济关系,即工业关系和农业关系,就会发现,它们有一种使各个孤立的活动越来越为人们的联合活动所代替的趋势。代替各个孤立的生产者的小作坊的,是拥有庞大工厂的现代工业,在这种工厂中有数百个工人照管着由蒸汽推动的复杂机器;大路上的客运马车和货运马车已被铁路上的火车所代替,小型划桨船和帆船已被轮船所代替。甚至在农业中,机器和蒸汽也越来越占统治地位,它们正缓慢地但却一贯地使那些靠雇佣工人耕作大片土地的大资本家来代替小自耕农。联合活动、互相依赖的工作过程的错综复杂化,正在到处取代各个人的独立活动。”[4]P335 

经典作家还认为,管理者应当对经济发展进行一定意义上的调控。恩格斯晚年论述了股份制企业在内部开展计划调控的意义。列宁已经主动、自觉地对经济进行计划调控。他认为,苏维埃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要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之间、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关系。他强调指出,发展全部经济,首先是发展农业的问题。“ 一切政治问题就都集中到了一个方面,就是无论如何要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必定带来工业情况的改善。”[5]P284列宁同时指出,必须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技术与管理的关系,还必须根据世界科学技木的发展趋势,制订统一的长远计划,来指导整个国家有步骤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没有一个长期的旨在取得重大成就的计划,就不能进行工作。”[6]P359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7]P123

(四)经典作家认为,不同国家走向现代社会的道路和方式是不相同的。他们认为,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与东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是不一样的,两种现代化的性质不同,东方国家具有特殊性,甚至可以通过跳跃的方式走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方式不能代替东方落后国家的现代化方式。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2]P8在马克思看来,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展示未来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主动地实现工业化,如当时的法国和德国,其特征是把一种私有制形式变为另一种私有制形式。;一条是被工业发达国家以殖民化的方式被迫工业化,典型的国家是印度,其特征是是要把他们的公有制变为私有制。”

(五)社会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素质的提高。经典作家认为,社会化的大生产,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工人,而工厂手工业状态下的工人只能适应于一种片面的职能,终生从事这种职能。”[2]P405这种片面的劳动技能已经不能适应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需要,它体现的是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对人性的剥夺,它从根本上拘囚锢蔽了人的素质的提高,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2]P743 但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但物质生产极大丰富,而且人的社会结构和人的主体品格还是现代化的。在人的社会结构方面,要形成普遍的、相互联系的全面的关系;在人的主体质量方面,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全面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而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的。列宁认为,在苏维埃的电气化实践中,文盲是阻碍现代化的敌人,必须消除文盲以提高群众的素质。他指出,应当知道和记住,当我们有文盲的时候是不可能实现电气化的[7]P183

经典作家的社会现代化思想十分丰富,是个有待挖掘的理论宝藏,不但夯实了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导向,而且有利于辨析林林总总的现代化理论。

 

二、实践维度下的现代化思想

 

经典作家虽然多方面论述了社会现代化,但对于现代化的内涵、发展道路以及战略步骤等具体内容,论涉较少,也没有提供现成的实践经验。而象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问题,他们的论述更少。列宁虽然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电气化、机械化等实践,但在世时间太短。所以,从发展的维度看,经典作家的现代化思想还存有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结合自身特殊的国情,形成了关于现代化的一些新认识。

(一)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认为,现代化的内涵是丰富的,不是单一的。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的问题。1964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第一次提出了“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的问题,被称为传统的四个现代化 2005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使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概念。十七大报告中,将信息化加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之中,并位列工业化之后,形成了五化 20127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提出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表述。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同步”的新论述,有人将之称为新时期的“新四化”。可见,随着实践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深化了对现代化内涵的认识。

(二)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符合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曾经提出了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概念。在《论十大关系》中,他强调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提出要适当调整重、轻、农的投资比例。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毛泽东进一步强调了中国式工业化道路。他说,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8]P240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念,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七大报告还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中国特色新型农业化道路的问题,其意义深远。因此,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历史基础,它不是西方国家的武力征服之路和经济掠夺之路,也不同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它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道路。

(三)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现代化发展战略。196412月,周恩来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第一步,用15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力争在二十世纪末,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新三步走,他说: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把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步骤合为一个总目标——建立小康社会,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把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步骤也合为一个大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这些论述不同程度地完善了现代化发展战略。

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的内涵、发展道路和战略步骤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既立基于经典作家的现代化思想,更是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对它的创造性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典作家的社会现代化思想仍需发展创新。

 

三、认识论维度下的现代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认识是实践的反映和深化。在现代化实践中,我们提倡用发展创新的眼光对待经典作家的现代化思想,同时要坚决反对两种教条式的态度。

(一)将经典作家讲的现代化理解为“重工业化”。列宁认为,生产资料是社会生产中最快、最优先的部分,苏维埃必须大力发展重工业。“生产资料增长最快这个规律的全部意义和作用就在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总的说来,就是机器工业时代的技术进步)要求加紧发展煤、铁这些真正‘制造生产数据的生产数据’的生产。”[9]P83列宁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是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条件的。当时,要在物资匮乏、战争频仍以及帝国主义的严峻包围下,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就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和重工业。列宁指出: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能成为独立国家。这一点我们是很清楚的。”[6]P724列宁甚至还把工业化的任务具体化为全国电气化,并称之为党的第二个党纲。可见,列宁所讲的工业化,是在分析苏俄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所得出的正确结论。但列宁在实施工业化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积极作用,提出要保持经济结构的平衡,并制定了新经济政策,要求按照价值规律来发展商业,等等。

但是,苏联领导人曾经长期将经典作家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论述以及他们的工业化思想理解为重工业化,人为地否定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破坏了经济结构的平衡。斯大林明确地说,工业化首先应当了解为发展我国的重工业,特别是发展我国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这一整个工业的神经中枢。否则就谈不到保证我国在经济上的独立。”[10]P462-463他一再强调,苏联不能实行“‘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11]P480重工业助推了苏联经济和国防实力,有利于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颠覆。然而,由于指导思想上过分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轻重比例,致使苏联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调,结果造成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挖农民很苦,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苏联的重工业化思路,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产生过不良影响,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尽管斯大林工业化道路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但它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这种教条式地理解经典作家现代化思想的做法,不可能具有普适性和长久性。

(二)将经典作家的现代化理解为重工业的“某种产品”。新中国也曾经跟随苏联走了一段重工业化弯路。在20世纪50年代末,我们曾经将经典作家的工业化思想归结为重工业化,又进而将重工业的发展归结为某种产品——钢的发展,甚至将以钢为纲作为当时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这犯了教条主义错误。进入新世纪,虽然我国的产钢量从新中国初期的世界排名第26位跃升到世界第一。但是,我国的现代化任务还远远没有实现。所以,单一工业产品的发展并不是现代化的全部内容。在跟随苏联一段时间后,毛泽东较早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他指出,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是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和产生了严重问题。[8]P24他强调指出,我们现在的问题, 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 业、轻工业 [8]P241956年,周恩来指出,直接与人民利益关系最大的是轻工业、农业,轻视这两者就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就会发生经济发展上的严重不平衡。”[12]P230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试图以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和平衡国民经济结构为抓手,来克服斯大林工业化模式的弊端。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的工业化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和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现代化的一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统筹兼顾了农轻重以及其他行业间的结构平衡,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化建设。总之,我们决不能将经典作家的工业化思想归结为重工业化,更不能将之归结为重工业某种产品的发展。

 

四、空间维度下的现代化思想

 

经典作家认为,资本主义开创了现代社会的历史,现代社会起源和发展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然后逐步扩展到全球范围。恩格斯曾形象地说,英国是农业世界的伟大的工业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卫星都围绕着它运转。”[3]P372-373但是,从地理空间的维度看,我们并不能据此认为经典作家所讲的现代化就是西方化。遗憾的是,一些学者据此认为,经典作家所讲的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或者欧洲化,认为现代化的模式只有一个,即由西方发达国家开创的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都将经过同西方发达国家基本相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考察了国际经济重心的地理变迁,认为随着世界贸易重心的转移,西方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心。他们指出,世界贸易中心在古代是推罗、迦太基和亚历山大里亚,在中世纪是热那亚和威尼斯,在现在以前曾经是伦敦和利物浦,而现在则是纽约和圣弗朗西斯科、圣胡安-德尼加拉瓜和莱昂、查格雷斯和巴拿马。世界交通枢纽在中世纪是意大利,在近代是英国,而目前则是北美半岛南半部。”[13]P276但他们同时也指出,他们关于资本主义国家起源与发展的分析,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14]P774经典作家甚至预言,随着水、陆新航线和新道路的开辟,现代化的重心将不可避免地向东方太平洋国家转变。“再过几年,我们就将有一条固定航线,从英国通往查格雷斯、从查格雷斯和圣弗朗西斯科通往悉尼、广州和新加坡。加利福尼亚的黄金和美国的不断努力,将使太平洋两岸很快就会同现在从波士顿到新奥尔良的海岸地区那样,人口也那样稠密、贸易也那样方便、工业也那样发达。那时,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着伟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线的作用;而大西洋的地位将要降低,而像现在的地中海那样只起一个内海的作用。”[13]P276从地方方位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理论,基本上是沿着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的转变来论述的。经典作家的理论预测,今天已经成为现实。亚洲四小龙的腾飞,21世纪世界经济中心的东移等,都是明证。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既不是西方中心论者也不是东方中心论者,他们对现代化问题的描述,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进行揭示的,而不是站在某一地域进行的分析。

同时,经典作家十分关注东方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问题。他们先后探讨了东方社会不同于西方发达社会的独特发展道路;探讨了印度特殊的村社制度发展的两种可能性;探讨了俄国公社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直接过渡到未来社会的可能性;探讨了某些民族独特的血亲关系、家庭关系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等等。总之,他们认为,由于历史状况不尽相同,各国走向现代社会的模式也不是单一的。他们特别认识到,落后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有可能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很不相同。列宁提出,应该研究俄国革命的特殊条件及其发展的特殊道路,并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和俄国孟什维克关于俄国经济文化落后、还没有从资本主义学校毕业、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错误观点。列宁预言,东方国家的革命道路和发展道路带有更多的特殊性

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对待经典作家的社会现代化思想,既要看到经典作家以西方国家为分析对象的客观事实,也不能忽略他们对东方国家走向现代社会的理论设想,更不能将经典作家的西方国家现代化理论无限放大,错误地将“西方化”附加在经典作家的名下。由于国情、党情、民情的不同,发展中国家不可能照搬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参考文献:

 



1 本文的经典作家,主要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笔者注。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列宁全集》第42[M],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 《 列宁选集》第4[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毛泽东文集》第7[M],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列宁全集》第1[M],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0] 《斯大林选集》上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1] 《斯大林文集》[M],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2] 《周恩来选集》下卷[M],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M],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作者简介:刘长军,男(1976-),汉,河南商丘人,铁道部党校讲师,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现代化理论。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路27号铁道部党校党建和基本理论教研部

邮编:100088

电话:13426495291

邮箱:sqlchj@163.com

 

 

 

 

Quadruple Dimensions to Modernization Thoughts of the Classical Writers

Liu Chang jun

(Ministry of Railways Party School, Beijing 100088)

Abstract:
Modernization thoughts of the classical writers present different states under the quadruple dimensions. From the Knowledge of archaeology dimension, the modernization thoughts are the important idea that we must insist for a long time. From the developing dimension, classical writers’ modernization thoughts are also need innovated richly. From the epistemological dimension, we must oppose two dogmatic modernization thoughts. From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dimension, we should prevent attaching "Westernized" added to the classical writers.
Keywords: Classical Writers; Modernization Thoughts; Quadruple Dimensions

 

 



上一条:张汉斌副教授论文《对铁路债务不必过忧》在《经济日报》2014...
下一条:邱少明博士论文《中国高铁应致力于国际化标准》在《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