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咨政

重要文章

改革开放40年铁路安全管理实践与启示

信息来源:     作者:高岩 李莉洁     发表时间:2019-07-21     阅读次数:

(铁道党校,北京 100088)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大众化交通工具和重大民生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铁路的安全生产不同于其他行业,其安全体系非常复杂,是集各种行车设备不间断运营和百万职工不间断作业于一体的大系统,且受到复杂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所走过的曲折历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尝试和探索新时代我国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铁路安全管理实践回顾

1.普速列车时代的铁路安全管理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由于未能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铁路接连发生旅客列车重大、较大安全事故。随后召开的全路行车安全会议发布了确保行车安全的9项决定,开展了“人人遵章守纪”的群众性活动,同时加强了设备维修和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工作。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铁路运输生产力水平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运能和运量的矛盾日趋突出,运输安全状况呈现不稳定态势。旅客列车重大、大事故时有发生,根本原因在于铁路运输安全基础非常薄弱。1993年12月,铁道部党组确立“从严治本,基础取胜”的工作思路,铁路部门集中力量对安全基础工作进行整顿,包括:整顿干部作风,职工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整顿规章制度,班组管理;整顿行车设备,提高设备质量,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同时通过全路电话会议、现场经验交流、派出各级检查组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强化了安全基础工作。

为了巩固和扩大安全基础整顿的成果,1995年1月,铁道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铁路运输安全基础建设的决定》。1995年3月,又印发了《关于围歼旅客列车事故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京沪、京广、京哈、陇海等10大干线建设“安全标准线”的实施方案。为使铁路安全基础建设取得根本性突破,1996年年初,铁道部要求继续坚持安全基础建设“目标不变,镜头不换,力度不减”,实现运输安全工作的突破。经过铁路广大干部职工连续数年艰苦奋斗,铁路安全基础整顿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1996年,全路行车重大、大事故事故率为0.006,开创了20世纪中国铁路安全行车的历史最好水平。

2.大提速时代的铁路安全管理实践

改革开放后,虽然中国铁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仍然难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公路、民航发展迅速,铁路在整个客运市场所占份额持续下滑,面临严峻挑战。为此,铁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提速工程。1997年实施第一次大提速,随后又分别在1998年、2000年、2001年、2004年、2007年实施了5次大提速。这6次大提速使铁路的面貌有很大改观,提速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地区,特快列车最高时速从100公里提高到140~160公里,局部区段达到时速200公里,客车平均速度提高了30%~40%,有效地遏制了客运量下滑态势,市场份额有所上升,提高了铁路的竞争能力。

这一时期,为应对提速工程给铁路运输安全带来的巨大挑战,全路干部职工在铁道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努力把握铁路安全工作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加深了对运输安全工作的理性探索。在工作定位上,深刻认识确保运输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强调铁路改革发展所有工作都必须以运输安全为前提,始终把运输安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始终把抓安全作为主要领导最重要的工作,始终把保证安全作为全路干部职工的首要职责。在规范安全管理上,坚持基础建设不动摇,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狠抓基层、基础、基本功;坚持依法保安全,大力加强安全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落实和责任机制,实行领导负责、分工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坚持严字当头、铁的纪律,完善安全检查监督体制,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加强现场作业控制,努力根治违章违纪,消除安全隐患;坚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发挥各级组织和地方政府作用,合力保安全。在强化设备质量上,坚持依靠科技保安全,加大资金投入,采用先进技术装备,提高维修质量,增强设备可靠性和安全保障能力。在提高人员素质上,坚持开展“安全第一”思想教育,筑牢安全思想防线,增强干部职工保安全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职工技术业务水平,适应新技术新设备要求,执行标准化作业。

3.高铁时代的铁路安全管理实践

2004年,国务院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拉开了以高铁建设为重点的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序幕。2008年6月,京津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迈入了“高铁时代”。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2.9万公里以上,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

由于高铁面临的安全风险种类、水平等都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高铁安全管理比普速列车管理要求更高。随着高铁动车开行数量的大幅增加,我国铁路从全方位入手确保高铁列车万无一失。

从控制源头质量上保障高铁安全。中国高速铁路在设计、建设阶段,就建立了包括技术标准、工程建设、设备质量、安全防护、联调联试、运行试验、安全评估等一系列源头质量保障机制。一是建立了涵盖动车组、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从技术和安全层面严格保障高速铁路建设、运营质量;二是建立了高铁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和高铁设备质量源头控制体系,采用全封闭、全立交方案,安装有风速、雨量、雪深、地震等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三是对新建高铁项目实施系统性能测试及优化等联调联试工作,检验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和舒适性,检验线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稳定性,评价设计参数、设备选型和系统接口的合理性,验证减振降噪措施的有效性;四是在新建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前,按照专业分为多个安全评估小组,针对运营维护单位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员工素质、设备管理等方面的运营准备情况实施安全评估。2008年以来,中国所有高速铁路都经过了安全评估,从而确保了各条高铁线路的顺利开通和安全运营。

从规范运营管理上保障高铁安全。高铁投入运用后,为保障高铁运营安全,建立了包括规章制度、设备养护维修及状态监测、职工素质及安全文化、安全监督管理、应急处置及救援能力等“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运营管理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完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制定实施《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等一系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覆盖所有管理和作业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履职检查、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逐步形成健全的高铁规章制度体系;建立了主要行车设备电子档案,加强设备技术状态、养修履历过程管理,定期评估设备安全状态,科学制定设备维护周期、范围和维修技术条件,推进设备精准养护维修;高铁基础设施实行“天窗修”制度,采用动态检查为主,动、静态检查相结合的全方位检查模式,动车组实行五级计划性预防修制度,采用以走行公里周期为主、时间周期为辅的检修模式。

从提升高铁职工素质及建设安全文化上保障高铁安全。中国高铁制定了完善的人才培养引进制度,吸收引进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严格执行主要行车工种和关键专业技术岗位资格准入制度,按标准配齐配足调度员、动车组司机、随车机械师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实现关键岗位的梯次配备和动态优化;建立了培训、考核、任用相统一的职工培训机制,持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深化安全文化建设,提升高铁职工素质,保持人才队伍质量。

从加强高铁安全监督管理上保障高铁安全。中国高铁具有完善的企业内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开展安全管理评估和专业检查,有针对性地加强恶劣天气、防洪防汛、春运、暑运、节假日、黄金周等阶段性、季节性安全监督检查;开展高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安全准入标准,重点加强设备检修、应急处置、人身安全、消防安全等安全关键项点的检查控制;严格高铁治安管理和外部环境隐患治理,坚持“高铁治安隐患零容忍”,建立高铁治安常态化巡查制度,对高铁线路实施路地联勤、联合巡防。

从建立高铁应急处置及救援体系上保障高铁安全。中国高铁建立了“总公司——铁路局——站段”三级应急救援网络,编制了完善的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流程和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办法,建立了专职和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应急处置导向安全、有力有效。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安全管理启示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路200多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铁路实现了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回顾总结历史是为了获得有益的启示,更好地面向未来。从历史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中国铁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中肩负起“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神圣使命,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铁路安全发展是最大的政治。中国铁路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安全发展,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必须坚持在大局下行动,把确保高铁和旅客安全万无一失上升到国家安全发展战略高度上认识,进一步提高对安全工作的政治站位,忠实履行职责,筑牢安全防线。

2.铁路安全发展是最大的民生。中国铁路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就是最大的民生理念,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有力支撑国家发展战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3.铁路安全必须坚持强基达标。认真贯彻《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的意见》,深化“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针对铁路公司制改革后的运营特点,建立健全以《安全管理规定》为基础的制度体系,形成铁路总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框架;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不断丰富监督检查手段,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

4.铁路安全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铁路是一部大联动机,具有设备联网、生产联动、作业联劳的特点,安全风险存在于各项工作运行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全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从源头加强安全风险的控制,使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形成关口前移、源头控制的工作格局,促使铁路安全防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保持新时代铁路安全持续稳定。

5.铁路安全必须坚持依法治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安全必须依靠法治来保障。为此,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增强监管执法效能,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

6.铁路安全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提高铁路安全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必须不断推进安全生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增强企业内生动力,激发全员创新活力,破解安全生产难题,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安全分析从“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进一步提高安全分析研判、预警的精准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党的十九大以历史的最强音吹响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号角。中国铁路要完成“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使命,必须以安全发展为前提。全路干部职工只有以时不我待的高度责任意识,积极投身于铁路安全发展事业中去,投身于铁路强国梦想中去,才能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寄予的重托。

 

(作者分别系铁道党校经济学和企业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讲师、管理学博士)

上一条:充分认识重大意义 认真抓好主题教育
下一条:践行“四力” 让宣传工作发出中国铁路发展的“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