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术讲政治是党校教育的本质特征
信息来源: 作者:温连军 发表时间:2019-10-07 阅读次数: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山西 太原 030013)
党校是一个政治学校,是对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教育、进行意识形态理论灌输的专门机构,党校的特点就在于是一个用学术讲政治的地方。这样说是因为也还有一些讲政治的其他机构和场合,但他们讲政治与党校讲政治的侧重点还是有区别的,比如宣传部门讲政治主要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党校讲政治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要说清楚“为什么”的问题。还有一些高校中也有政治专业,他们也是在用学术讨论政治问题,但他们讨论政治所侧重的学术范围要宽泛得多。也就是说,与党校相比,宣传部门和高校的讲政治还是有所不同的,一个是侧重对现实政治的解读,一个强调的是政治问题的一般性学术研究。所以我们说党校讲政治,就是要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理论层面上来解读政治、理解现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用学术讲政治。
一、政治问题的学术视角
所谓学术,就是关于某个或某类问题的专门学问,而且是一个比较系统的专门学问,是一种理论化的工具。
运用学术讨论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就是首先要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且找到能够作为这个问题的前提观点或结论,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要先搞清楚它的本体论层面的问题。而这个前提从它所属的问题域来说,它必须是超越问题本身层面的。
关于政治的学术问题简单地说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那么要超越它,起码要从哲学的层面上来确定它的学术前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在下一层,而要认识问题必须到上一层来,必须抽象到上一个层次来。马克思就说过,研究经济问题,不能用显微镜和化学试剂,而必须用抽象力。哲学当然是最好的用来抽象的工具,对经济问题的抽象,起码要抽象到政治层面来,而不能降低层次。也就是说,上一层是下一层的理性前提,而下一层只能是上一层的现实根据。所以,讨论经济问题就得超越经济,到政治层面去找它的价值意义,从政治层面去把握关照物质利益与不同人群的关系,以及经济发展对政治的影响,从政治层面把握经济规律。不能把经济规律做为政治问题的逻辑前提,以经济规律去指导政治建设,把经济市场原则——比如等价交换——引入政治领域,因为这样做不仅不能正确地反映政治的运行规律,而且还会导致政治生态的恶化。
即使是在党校讨论经济问题,也不能就经济谈经济,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素养和对政治的理解,那么我们对现实的经济问题也是说不清楚的。特别是面对领导干部讲这个问题,在党校讲这个问题,那么跟对企业家讲这个问题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从是从政治上理解经济现象,而后者是从政策上来把握经济问题。所以我们面对党员领导干部讨论现实问题时,首先要解决好应当在哪个层面上、运用什么学术工具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在意识形态的框架下来讨论这些现实问题,没有能力用学术讲政治,那就失去了党校的基本价值。
二、党校讲政治的学术遵循
党校的学术遵循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这是我们首先必须十分清醒和明确的。当然,这个世界社会的和政治的意识形态主张有很多,不同的意识形态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和国家的构成方式和政治治理秩序。而做为共产党的学术的意识形态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他的意识形态主张非常鲜明,就是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简单地说就是要通过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扬弃私有制,消灭那个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异化的以私有制为特征的社会,进而将人类社会推进到那种能够真正使人回到人自身,回归人的本质,也就是能够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与世界上任何统治方式不同的是,共产党所持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既不是那种建立在宗教传统秩序下的人对人的统治和国王统治的驭民之术,也不是以资本逻辑构建起来的所谓民主体制,而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致力于宣传群众、动员群众,使群众明白自身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并且组织群众为实现其自身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进而通过政治解放,实现人的最终解放。我们动员群众并不只是停留在对物质利益的关注上,当群众脱离生存困境时还能找到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如果不具备理论的彻底性,我们就会失去进行共产主义运动的根本动力,而这个理论的彻底性就在于我们不仅要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层面的问题,而且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问题,也就是人的解放层面的问题。要达到这样的高度,哲学和哲学指导下的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理论,必须始终掌握无产阶级,但与此同时,无产阶级也要掌握哲学,使哲学真正成为进行共产主义运动的头脑。毛主席曾经非常大气地要求全党要“把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锐利武器。”鲜明地表达了我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崇高境界,这当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在现实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运用哲学这个锐利的武器,对现实社会进行理论上的批判,从而始终保持我们共产主义运动的方向,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初心。保持初心,从学术的角度说,就是一种哲学批判能力,这也是用学术讲政治的基本含义。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给我们用学术讲政治提出了许多难以简单判断的问题,使我们用理论掌握群众、武装群众的过程显得十分艰难。在现实条件下,掌握群众,首先要掌握干部,使干部做到真懂真信真明白,这样我们才能通过政策舆论导向来实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目的,才能有效地进行我们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
三、马克思就是用学术讲政治的典范
当马克思遇到就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的时候,他并没有以朴素的感情和一般的法律知识去就事论事,而是回到书斋进行理论研究。马克思一生都是一个运用哲学这个有效的工具,对现实社会进行深刻批判的思想家。他不崇拜任何东西,甚至也包括哲学。他在谈到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时指出:“哲学不过是变成思想的并且经过思考加以阐述的宗教,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另一种形式和存在方式;从而,哲学同样应当受到谴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58页)所以他对现存的有关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的一切概念都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并且在这个批判中他建立起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哲学,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用学术讲政治,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用学术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特征。
他首先批判地吸收黑格尔等哲学家关于逻辑哲学和哲学逻辑的合理内核,并将它作为哲学批判的重要手段,而避免成为纯粹的、坐而论道的哲学家,始终把哲学当作实现人的最终解放的现实的运动的头脑,而把无产阶级当作心脏来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现实批判和有效斗争。他虽然对那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探索所做的理论构想和现实努力报以深深的同情和理解,但他却没有停留在缺乏理论支撑的设想和实践上,而是以哲学作为批判的武器,在吸收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英国政治经济学思想营养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系统理论主张。在《资本论》坚实的学术理论支撑的基础上,他所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成了全世界无产者进行社会革命最有力的学术理论武器。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这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学术大旗,就不会有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力冲击。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现实共产主义运动的头脑,所以要使我们现实共产主义运动这颗心脏跳动得稳健有力,就一刻也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这个学术的头脑。
我们当前用以观照现实的理论当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但对这些理论和精神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能不能正确地指导工作,说到底还是一个我们的看家本领掌握得如何的问题。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就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个比较全面准确的掌握。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者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主张,马克思主义的这个意识形态主张提出来之后,马克思又对它进行了科学的论证,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马克思这些意识形态主张的提出和所进行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观照下进行的。所以我们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主张,而不了解这个论证过程以及这个论证过程所持的哲学立场和方法,我们就不能说我们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素养,也就不能说我们具备了用学术讲政治的基本能力。
四、用学术讲政治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主要经验
其实,用学术讲政治并不是一个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指导,我们这个党和其他的党没什么区别,我们也不可能成功。我们不仅要在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指导下夺取政权,而且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来领导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领导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这就需要一大批真正能够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来进行这样的工作。习近平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特别引用毛主席的话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因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党性的坚强背后的支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这信仰是一个政治信仰,其基本内涵属于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政治的系统性的、理性表达,而提升干部的马克思理论素养,党校培训是一个基本的和重要的渠道。对于党校而言,要实现理论掌握干部,就必须具备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就是要给我们的学员讲清楚现实问题背后的学理支撑,这是一个就事论理的过程。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我们很难跳出就事论事的思维限制,那么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只能是表面化的、肤浅的解释和议论,这样的党校教育也就不可能切实帮助学员正确地认识现实,准确地把握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页)如果没有这个理论基础的话,就没有这个优点,没有这个优点,这个党就不可能成功。所以,办党校,要办好这个政治学校,就必须要始终把我们的世界观和指导思想弄明白、坚持好。从学员的角度来说,来党校主要就两件事,一个是理想信念,一个是党性锻炼。对于一个党员干部来说,党性锻炼既是一个外部的约束,更是一种内在的要求,而这种内在要求的前提是理想信念。所以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说,党校对学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上的帮助更重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还取决于我们教员和学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素养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这个看家本领对于党校教师而言,首先应当表现在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上。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出现的许多问题,比如政治意识偏差,不走群众路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泛滥,工作中抓不住主要矛盾,习惯于就事论事,不善于从规律上着眼、从概念上把握,经营没思路、管理不落实等,说到底是一个不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看待现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与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认知和认同有非常大的关系,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不足的表现。
所以,党校要做的这个事情就是有效地发扬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帮助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正确认识,真正做到学懂弄通。这样,我们就会有效地提升党员干部来党校提高理想信念和党性锻炼的效果,党员干部的工作气象就会为之一新。
五、用学术讲政治要力求“通”
毛主席曾对全党发出过这样的号召:“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他在中央党校作报告时说:“我们党校的同志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能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问题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现在我们的党校也要定这个规矩,看一个学生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怎样看中国问题,有看得清楚的,有看不清楚的,有会看的,有不会看的,这样来分优劣,分好坏。”(《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5页)这段话对于我们党校的教师来说尤其重要。我们既然要从事党校教育工作,有效的落实毛主席的这一段话,就要下功夫打牢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根基,就得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著作入手,从哲学、宗教、历史和逻辑等方面提升我们的哲学素养,努力地去接近马克思、理解马克思,进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这当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一件事情,但这件事对于我们来说是绕不开的,因为这是我们党校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就是说,对于我们从事的这样一个工作,这就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我们必须要过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关,过不了学术这一关,就谈不上用学术讲政治。
所谓“通”,就是要系统地、整体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真正地建立起唯物史观、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而不是简单地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具体的表述和结论去套现实,否则我们用于联系实际指导工作的理论,往往就是一些观点和知识的碎片,而这些碎片显然是无法支撑起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把握。用这种碎片化思维也不可能正确地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然也谈不上实事求是。可以说,这也是制约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理性思维、战略思维能力以及政治定力的主要因素。所以,从党校教育这个层面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通过用学术讲政治的党校教育过程,帮助干部提高他们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使他们在日常工作实践的同时重视理论、自觉学习,进而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究竟是什么,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有效地用理论指导实践。
(作者系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党校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