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咨政

重要文章

肩负时代赋予的责任与担当

信息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0-10-28     阅读次数: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81)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述,要深刻认识这一论断提出的背景、内涵和影响,准确识变应变,肩负使命担当,抢抓历史机遇,奋力构建西南山区铁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深刻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略判断的重大意义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多个场合特别是涉外场合多次提及,一经提出便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我国驻外使节时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使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研判世界局势。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2019年3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再次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历史和现实、贯通国际和国内、联系理论和实际的一次重大理论与战略判断。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系统总结了世界局势发展的本质,准确把握了国际形势的全局,全面分析了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时代内涵和实践依据,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们认清中国发展历史方位、把握世界局势演进规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遵循。

二、准确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日益凸显的内涵特征

理解大变局的前提和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变”。就世界而言,变的是格局、秩序和体系;就中国而言,变的是实力、地位和影响力。

1.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心转移之变。经济重心之变,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历史性的变化。自欧洲开启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重心逐步向西方转移,西方国家长期占据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当前,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仍占据显著优势,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东升西降”“南升北降”的趋势越发明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到2035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将超过发达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和投资中的比重接近60%,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心将从欧美转移到亚洲。这是继19世纪末美国超越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之后的又一次世界经济地理变局。与此同时,中国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深远百年未有。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和能源资源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同时也是最被看好的主要投资目的地。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24个主要国家GDP同比萎缩9.1%,中国成为唯一正增长国家,增长3.2%。

2.世界政治力量转向多元均衡之变。伴随世界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国际力量对比趋于均衡的态势更加明显,多极化进程稳步向前推进,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步提高。自近代以来,世界权力首次开始向非西方世界转移扩散。美国独自掌控地区和国际局势的意愿、决心和能力明显下降,西方发达国家的世界主导地位持续走弱。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多极化在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不断扩展,向全新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深化,使国际力量对比总体上变得越来越平衡。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国际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这些不仅大大强化了世界多极化趋势,而且成为使国际力量对比变得越发平衡的重要因素。

3.世界科技革命催生创新飞跃之变。回顾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发展面貌和基本格局,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又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谁在科技赛跑中领先,谁就可能抢占生产力跃升的战略先机,谁就可能走在时代前列。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出台各种各样的科技发展战略,竞相争夺科技制高点,如德国的“工业4.0”以及“国家工业战略2030”,日本的“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美国的“未来工业发展计划”等。以往几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是西方国家唱独角戏,而这次则不同,发展中国家有了重要一席之地。与此同时,中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正在“弯道超车”的同时,更呈现出“换轨领跑”的趋势。

4.世界治理秩序亟待公正合理之变。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是基于“二战”之后的权力结构形成的,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诸多贡献并提供了大量公共产品,但其参与国际事务的制度性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却存在不足。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灾害、大规模传染性疾病、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移民难民等全球性非传统安全挑战不断加剧,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无法为缓解矛盾及时提供有效的议事平台与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中国创造性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中国方案”和“一带一路”这个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和全球公共产品,展现出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愿意为国际社会承担更大责任的积极形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变革,成为全球治理的稳定性力量。

5.世界思想文化呈现交融交锋之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为人类提高认识水平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普通民众愈加思想解放。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世界范围的道路、制度、理念、模式激烈比拼,西方国家秉持“西方文明优越论”“历史终结论”,试图用西方文明一统天下。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至今,西方世界经济上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政治上“逆全球化”的民粹思潮蔓延,种族冲突、社会分裂日益显现。西方国家在大变局中陷入制度和文化困境,世界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和范式,需要新的文化价值引领。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追求更好的价值规范提供了全新选择,贡献了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智慧。

总的来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是基础性因素,科技是助推器,文化是引领和保障,核心是多极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变化,本质是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重塑。大变局将呈现出乱局、破局、解局、新局四大趋势交织互动的复杂态势。乱局就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呈现乱变交错、风雷激荡的表象。“黑天鹅”满天飞,“灰犀牛”遍地跑。国际形势波动幅度加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成为常态。破局就是,西方内外治理困局的综合效应进一步显现,国际权力扩散和再分配进程提速。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塑造力的资源、领域、手段、平台进一步增多。改良旧秩序,建设新秩序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解局就是,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世界,面临诸多共同挑战,迫切需要新思维、新理念解疑破题,走出迷局。新局就是,开创全球事务由各国共同治理,国际规则由各国共同书写,发展成果由各国共同分享,世界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的全新局面。

三、切实肩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赋予的责任担当

认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点在深刻认识“世界怎么了”,落脚点应该在“我们怎么办”,站在新时代的关口,如何选择,怎样行动,关乎国运,关乎未来。

1.保持定力、坚定自信,于乱局中稳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既是一场实力战也是一场心理战,需要更充沛的勇气与智慧、更强大的耐心与定力。一是要有坚定的意志。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牢把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初心和使命不动摇,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不为一时利益得失而改变目标和方向。二是要有清醒的判断。大变局博弈绝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漫长“马拉松”,既不能急躁冒进,又不能幻想“速战速决”;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够应对的,需要全国人民同心协力、不懈努力;绝不是坐等观望、无所作为,而是要登高望远,从容自若,不打无准备之仗。三是要有必胜的信心。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强大的制度优势,完全有能力顶住任何压力;我们有巨大经济体量,产业体系完备,内需旺盛,回旋余地大,具有充足的斗争底气;我们有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完全有足够的智慧、足够的勇气应对任何风险挑战。

就铁路工作而言,我们要自觉把铁路工作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来考量、来部署。一是要坚定不移听从中央号令。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二是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始终把牢这一根本政治原则,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优势,为全力克服疫情影响,攻坚克难实现全年经营目标,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三是要坚定不移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其中指导全局的发展理念、方针原则、工作方法,努力做到掌握精髓、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2.抢抓机遇、防范风险,在危机中育新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在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一是要抓牢难得机遇。西方提倡的发展模式和制度体系弊端充分显现,全球迫切呼唤能够引领人类社会走出当前困境、实现持续发展的新理论、新道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有利于我国发挥制度优势实现“弯道超车”。世界对中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增强,为我国树立形象、扩大影响、塑造变局提供了机遇。这样的机遇,百年未遇,稍纵即逝。二是要强化风险意识。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三是要发扬斗争精神。必须坚定斗争意志,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

就铁路工作而言,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发扬斗争精神,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使命。一是要紧跟时代抓机遇。《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出台,吹响了铁路人奋进的新号角,是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是铁路人不能推卸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是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重大举措。二是要排查风险抓防范。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需相对收缩,内需动力不足,加上经济结构调整,大宗货源需求增幅有限,运输增量空间收窄,经营指标增速放缓,铁路经营面临不少压力。铁路债务风险、经营财务风险、运输安全风险及改革稳定风险聚集释放,防范化解各种矛盾风险的挑战十分严峻。三是要较真碰硬抓落实。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体现到安全、建设、经营、改革等各个方面,确保落地见效;要增强斗争能力,要有“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和完善预案。

3.谋定而动、厚积薄发,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一是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模式。当前,面对我国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疫情全球蔓延严峻形势,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管是在疫情防控中,还是在复工复产中,围绕“六稳”“六保”政策措施的出台,都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二是谋求更加深层的改革开放。当前,即便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难题层出不穷,甚至外界对中国的崛起猜疑不断,但我们仍能深切感受到我国以更开放、更主动姿态融入并带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的决心。党中央应对时局变化,对内作出了“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高站位、高密度、高效率出台了《关于新时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等一系列重磅举措;对外,推出“进博会”“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新一轮重大战略,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些改革举措既是立足当前,应对疫情冲击、促进经济回升向好,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着眼中国未来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三是谋求更加主动的大国担当。面对“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头,我国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主动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公共服务,比如丝路基金的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建等;在人类未来发展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应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的严峻挑战;在全球危机处置上,向多个国家派遣医疗专家组,与世界各国并肩战“疫”,充分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

就铁路工作而言,我们要充分认清形势,着力改革创新,努力构建西南山区铁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是要解放思想,激发改革创新进取精神。面对铁路改革创新的紧迫任务,要进一步涵养敢想、敢变、敢为的发展气魄,充分发挥改革创新的突破和先导作用,紧紧依靠变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二是要立足当前,抓好各项任务统筹推进。要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坚决防止疫情通过铁路传播。要努力提高经营质效,落实好货运增量、客运提质、复兴号品牌战略三大举措,不断提升运输经营质量和效益。要高标推进铁路建设,全力服务“六保”“六稳”工作大局。要加强管理改革创新,切实维护职工切身利益,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三是要着眼长远,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要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着力解决集团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机制,努力实现质量更优、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高水平发展。要始终盯住高质量发展重点,提升确保安全生产能力,着力提升经营管理质效,加快重点铁路项目建设。要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充分发挥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注重激发科技创新新动能,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作者系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上一条:坚持“用学术讲政治” 把握党校教学科研的正确方向
下一条:怎样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