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推进铁路资产经营开发工作的对策思考——以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信息来源: 作者:黄少雄 发表时间:2019-07-21 阅读次数: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铁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力量,担当着“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大资产经营开发力度,着力提高资产经营开发效率效益,努力成为助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因此,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铁路资产经营开发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和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深植新发展理念,着力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企业效率效益、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创新经营驱动发展、完善企业运行机制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激发铁路资产经营开发活力和内生动力,为实现铁路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展示新作为。
一、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战略给铁路资产经营开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看,高质量发展对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必须理直气壮、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国家支柱产业之一,铁路企业必须牢记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使命,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创新资产经营开发的发展模式,转变经营方式,加大资本运营力度,通过资产资本化、股权化、证券化运营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提高资本运营质量、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巩固和强化国家铁路的战略定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国铁资本控制力、影响力。
2.从提高企业效率效益看,高质量发展对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集约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是提升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因此,对铁路资产经营开发而言,必须进一步摒弃传统的规模和速度情结,以“规模经济”为导向,聚焦国家发展战略,有机融合铁路优势业务领域,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进资源集约化开发利用,调整存量,做优增量,提升单元创效能力,努力在经营效率效益上狠下功夫,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从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看,高质量发展对进一步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产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当期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提升国有企业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在铁路资产经营开发领域,要牢固树立“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紧紧围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深入推进非运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充分运用路网、土地、设备、信息、资信等资产资源优势,着力延伸客运服务链、物流价值链和铁路优势产业链,持续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推动服务质量深度变革,创新营销管理体系,塑造提升品牌价值,推动非运输产业转型与产品升级,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根本转变,将铁路非运输产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供给能力,转化为市场认可、占有率高的竞争能力。
4.从创新经营驱动发展看,高质量发展对进一步培育产业链竞争优势加快市场空间深度拓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和必然路径。因此,铁路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依靠创新提供“永动机”,通过创新驱动,培育产业链竞争新优势;就必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生产要素向产业链条、价值链条的中高端区域集聚,实现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就必须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动能,拓展新的市场空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从完善企业运行机制看,高质量发展对进一步优化经营机制增强内生动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一以贯之”重要思想,就只有持续深化改革,才能切实破除束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出独立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实现铁路资产经营开发高质量发展目标,就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持之以恒将铁路企业改革不断引向深入;要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推进经营机制转换,建立适应市场要求、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使铁路企业治理结构更加完善、经营机制更加灵活、资源配置更加高效、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党的领导更加强化。
二、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南昌局集团公司资产经营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南昌局集团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总公司资产经营开发的战略部署,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为发展方向,以“提升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为根本目标,以“推进非运输业产业建设和品牌提升”为重要抓手,不断优化机制、创新经营,始终紧盯项目、力拓市场,非运输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产运行效率与效益持续提升,经营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全局资产经营开发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在新形势下,在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我们离实现全局资产经营开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突出问题主要是:
1.资产资源的优势发挥不够,资源利用有待挖潜。局属非运输企业总的体量规模不大,小散弱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且发展不平衡,资产资源开发的利用水平总体上还处于粗放式经营和中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仍然还有收入亿元以下、创效百万以下的企业,应对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弱,规模经济未能显现。部分运输站段资产资源闲置和待开发的情况仍然存在,经营开发的重视不够、手段缺乏、思路不宽,造成可开发资产资源的市场价值未能充分实现、亟待挖潜。
2.资产开发的经营理念不新,市场空间有待拓展。一些非运输企业对产业政策的研究运用不够,对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欠缺,融入高铁产业链的上下游新产品开发进展缓慢,以致产业链条较短,动能不足,企业发展空间受限。局属工业制造、工程施工、文化广告等传统产业“小富即安、小进则止”和“等、靠、要”思想未能根除,缺乏现代制造、专业工程、文旅策划等新兴市场化业务,致使对运输主业和既有资产资源的依赖依存度高。局属房地产等一些企业对土地开发相关产业新政策、新经济形态、新商业模式、新经营理念的出现,主动融入和消化吸收的能力和意识不足,长期与地产市场化竞争脱节,以致缺乏向市场拿地开发的勇气,缺乏直面市场的能力和底气,“走出去”任重道远。
3.资产开发的发展内涵不足,产业建设有待强化。虽然近年来局集团公司非运输产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整体竞争能力显著提升,但缺少在市场上叫得响、拿得出的拳头产品与领先行业,缺乏自有品牌的头雁效应,在支柱性引领产业的发现、培育和发展上存在短板、亟待加强。局属企业中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中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产业结构“缺锌”“缺钙”现象突出。一些非运输企业不注重市场化经营理念的提升和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以致内涵式发展不够深入,本身所具有的人、财、物等优势未能较好的转化为产业产品供给侧优势,致使一些非运输企业单元创效能力低于同行业水平。
4.资产开发的经营机制不活,发展合力有待提升。局属非运输企业虽然全部实现了公司制改革,但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快速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还未形成,客观存在体制机制不活、内生动力不强的问题。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职工队伍不能满足现代产业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要,熟悉市场运作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短缺。
三、新形势下推进铁路资产经营开发的对策思考
要实现铁路资产经营开发高质量发展,既要把握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要求,更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根据铁路资产经营开发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经过认真思考和研判,针对南昌局集团公司资产经营开发的实际,从进一步增强“国有资本控制力、企业经营创效力、产业产品竞争力、深度拓展驱动力、企业发展内动力”等五个方面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推进资本运营,进一步增强国有资本控制力。一是推进资产资本化运营。要采取业态创新、科技结合、资源招商、资源入股、信息入股等方式,加强与知名品牌企业、大型央企合作,引入战略投资者,共同开发土地、信息、网络、市场等资产资源,把铁路资源转化为资产、资金与资本,实现铁路资产的形态由企业、物质形态转为资本、货币形态,促进资本在形态转换和合理流动中实现高效配置、创造更大价值。二是推进股权化证券化。按照“做优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主动对接资本市场,选择现金流稳定、资产质量优良、发展前景好的非运输企业或资产开展股权化证券化经营,择优推选、加快培育经营业绩优秀的非运输企业股改上市,提高股权化证券化经营水平。逐步退出无收益、低收益股权投资项目,在规范股权价值评估基础上,依法公开办理股权转让,有效盘活股权投资,降低股权投资风险。三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金融保险、旅游酒店、文化广告、土地综合开发等领域,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和互补性明显的优势企业合资合作,构建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打造主业突出、优势互补、核心竞争力强、治理结构现代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放大非运输业国有资本功能和溢出效应。
2.加快实施重组重构,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创效力。一是加快实施重组重构。按照“上下联动、专业整合、产业集中”的原则,持续加快对非运输产业的资源优化整合和企业重组重构,进一步提高资产与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规模经济实力,推动资产资源开发利用从外延式低效发展转化为内涵式高效运行。二是大力推动瘦身健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积极化解过剩低效产能,采取“关、停、并、转”等方式,加大对“扭亏无望企业”“僵尸待灭企业”“侏儒患症企业”的盘活处置,减轻包袱,提升企业运营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骨干企业培育。综合考虑企业经营规模、创效能力、行业代表性及成长性,选取比较优势明显、经营特色突出、综合发展能力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并在政策、资金、资源、技术、人力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打造一批“引领示范能力强、产业链条完整、创收创效潜力优”的骨干企业,着力构建非运输产业核心竞争优势。
3.加快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增强产业产品竞争力。一是构建优势产业集群。依托铁路自身优势和资源条件,优先发展与运输业互为促进的多元经营领域,着力培育比较优势突出的业务板块。重点围绕客运服务这篇大文章,积极发展站车商业、广告传媒、旅游酒店、互联网订餐等旅客出行关联业务,深度开发进出站迎宾、站内商业导航、商务候车、小红帽、订餐、订车、购物等个性化商旅定制服务产品,在满足旅客多样化、定制化出行需求的同时,做精做优做强铁路客运服务产业链条;围绕物流价值链条延伸,以降本增效和货运上量为目标,开展专业运输物流服务和运贸一体化业务,推进铁路物流园区市场化、专业化经营,促进铁路运输服务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二是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创新土地综合开发模式方式,强化路地政策协调和合作共享,按照“集零归整、分类施策”的思路,协调用地规划、土地变性、协议出让等支持政策,推进既有和新增铁路土地综合开发;通过搭建平台、合资合作等方式,加快推进商业、产业、养老、物流地产及站场上盖物业等多业态的土地综合开发。拓展工程建设市场,扩大涉铁工程范围,逐步由涉铁投影部分向项目两端延伸,深化与设计单位战略合作,实现工程项目开发效益提升。积极跟进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进程,加快工业产品技术改造和产研合作,积极开发高铁经济相关的铁路装备制造产品与维护业务,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打造专业化的工业制造龙头骨干企业。三是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充分掌握国家政策导向,根据市场需求侧多层次、多方位的趋势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铁路资产资源优势,努力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金融保险等新兴产业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结合实际大力发展“高铁+”、“保险+”等集成服务,开拓市场新领域,寻求发展新动能。
4.加快构建创新体系,进一步增强深度拓展驱动力。一是强化创新意识。通过会议、研讨、座谈、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非运输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职工对创新经营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和模式,努力构建全局上下全新的市场化经营理念和思维。二是建立创新机制。要根据资产经营开发的发展战略,统筹考虑企业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经营行为等因素,根据非运输产业特点和行业要求,分层分类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保障机制,通过建立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的企业创新常态化激励机制,提升企业和职工创新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实现由“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创新经营业态。按照打造新产业的发展目标,大力创新商业运营模式,创新发展“互联网+”业务、发展“高铁+共享汽车”、发展“养老+保险”等新兴业态。牢固树立“管理出效益”的经营理念,对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化发展趋势,对站车商业、文化广告、涉铁工程、现代物流等服务型领域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不断提高经营与开发效率,有力提升铁路资产经营开发的市场形象和声誉。
5.加快完善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内动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前期推进非运输企业公司制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确保企业党委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处理好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科学划分企业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实现非运输企业的公司治理高效运行。二是加快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推进“预算统一管理、财务集中核算、划小核算单元、薪酬分账分配”的非运输业经营效益管理考核机制;分层分类建立“一企一策”的子分公司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按业务项目、业务单元和业务岗位实行二次分配,充分调动一线职工创效积极性和内动力;持续深化非运输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化人才引进与评价机制,探索以劳动合同制职工为主体,以劳务派遣、业务外包等为补充的市场化用工机制,激发非运输企业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三是不断完善经营风险防控机制。全面梳理非运输业经营风险的关键环节和控制点,列出问题清单,提出防控措施,重点强化股权投资、资产处置、对外出租、土地开发、商贸业务等重点业务的全过程管控,形成规范决策、有效内控、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为资产经营开发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系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