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咨政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咨政 > 科研成果 > 正文

刘长军博士论文《实事求是地对待经典作家的社会现代化思想》收入第九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

信息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3-10-11     阅读次数:

实事求是地对待经典作家的社会现代化思想

刘长军

一、社会现代化思想是经典作家的重要思想

社会现代化的思想是经典作家的重要思想。经典作家认为,现代化的本质是从16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即是由工业革命导致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基本的特征是社会生活深刻变革、世界历史普遍交往、文明形态不断的涌现。在分析印度等国家走向现代社会问题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上述观点。在《资本论》以及《论权威》等著作中,经典作家认为,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是先进的工业,包括先进的生产工具、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一定意义上的调控。在现代化道路问题上,他们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英国、德国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还考察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东方落后国家的现代化道路,认为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与东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是不一样的,两种现代化的性质不同,东方国家具有特殊性,甚至可以通过跳跃的方式走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之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方式不能代替东方落后国家的现代化方式。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现代生产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必将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现代生产方式所代替。社会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素质的提高。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限制人的劳动技能的制度根源,列宁指出实现苏维埃电气化必须消灭文盲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观点。经典作家的社会现代化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理论。

二、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现代化的思想需要进一步丰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从理论上论述了社会现代化的一般思想,这对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对于社会现代化的内涵、发展道路、现代化的战略步骤等具体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多是以理论设想的形式进行阐述的,也没有提供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更很少论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问题。列宁根据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电气化、机械化等概念,对苏联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将经典作家的社会现代化思想与中国新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代化理论。在现代化内涵上,周恩来提出了“四化”、“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新四化”、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五化”、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同步”等。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式工业化发展道路。十五大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中国特色新型农业化道路,等。在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上,周恩来提出了“两步走”设想,邓小平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江泽民提出了新的“三步走”战略,等等。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问题的新思想、新认识、新论断,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的现代化思想。

三、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现代化的教条式的理解

将经典作家的工业化论述教条式地理解为重工业化,破坏了国民经济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的工业化理论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进行工业化建设方面。列宁强调生产资料优先发展以及重工业对苏维埃的重要性,并把苏维埃现代化的任务具体化为全国电气化,甚至将之称为党的“第二个党纲”。但是,列宁在实施重工业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轻工业、农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积极作用,并采取了新经济政策、粮食税等政策措施来鼓励其他行业的发展,提出要注意保持经济结构的平衡。列宁发展重工业的思想,是有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定历史条件的。遗憾的是,斯大林曾经一度将经典作家的工业化思想教条式地理解为重工业化,人为地否定了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破坏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平衡,造成了重大损失。虽然斯大林工业化道路将苏联又工业国变成了工业国,但由此带来的问题也十分的明显。斯大林的工业化模式不仅对苏联而且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道路,我们曾经将经典作家的工业化思想归结为重工业化,又进而将重工业的发展归结为钢的发展,甚至将“以钢为纲”作为当时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这犯了教条主义错误。在跟随苏联走了一段时间后,毛泽东较早发现了斯大林工业化道路存在的问题,并以平衡农、轻、重比例关系为抓手来消除斯大林工业化的弊端,但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才真正探索出一条和平发展、注重结构平衡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斯大林工业化道路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我们既不能将经典作家的工业化论述归结为重工业化,也不能将经典作家的工业化论述归结为重工业的某种产品。

四、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名下关于社会现代化的错误观点

认为经典作家所讲的“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经典作家认为,他们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许多理论都是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分析对象的,资本主义开创了现代社会的历史,现代社会起源和发展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然后逐步扩展到全球范围。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认为经典作家所讲的“现代化”就是“西方化”。遗憾的是,一些学者据此认为,经典作家所讲的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或者“欧洲化”,认为现代化的模式只有一个,即由西方发达国家开创的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都将经过同西方发达国家基本相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理方位的视角研究了世界贸易和现代社会的地理变迁,认为现代社会基本上是沿着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为中心为不断位移的。但是,但是,马克思既不是“西方中心论”者也不是“东方中心论”者。马克思是伟大的社会科学家,他对现代化问题的描述,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进行揭示的,而不是站在某一地域进行的分析。经典作家十分关注东方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问题。他们认为,由于历史状况不尽相同,各国走向现代社会的模式也不是单一的,落后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有可能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很不相同。

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对待经典作家的社会现代化思想,既要看到经典作家以西方国家为分析对象的客观事实,也不能忽略他们对东方国家走向现代社会的理论设想,更不能将经典作家的西方国家现代化理论无限放大,错误地认为经典作家所讲的“现代化”就是“西方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也与前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截然不同,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风格的现代化之路。实践证明,将经典作家的社会现代化道路理论理解为“西方化”,是十分错误的和有害的。

 

 

 

上一条:杨金英副教授论文《铁路货运营销体系建设研究》在《经济问题...
下一条:刘长军博士论文《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方式的未来趋向》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