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节约每一颗粮食
信息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1-24 阅读次数:
储桃红
(上海局集团公司党校,上海20007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拒绝浪费、节约粮食应该成为14亿中国人的共识和共同行动。
一、认清形势,坚决制止餐饮浪费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表明了我们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深切关心群众生活的人民情怀。
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不仅仅是勤俭节约,从战略上说对守护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从中长期看,我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粮食浪费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绝对不可小觑。
一方面,我国人口还在持续增长,居民膳食消费结构中动物产品的消费量正快速提升,我国粮食需求的总量消费峰值还远未到来。未来,粮食安全的保障压力将主要来自于畜产品和饲料粮。随着居民膳食结构的升级,肉蛋奶等动物产品的消费量快速增长,具体表现是我国肉、奶的进口量不断增加,我国的供需缺口在持续扩大,与之相伴随的是大豆、高粱、饲草等饲料粮的进口也在不断增加。我国有14亿人口,每个人每个家庭节约粮食还是浪费粮食,加在一起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中科院公布的一项从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如果不改变,这个数字还在上升。目前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不少居民在餐饮消费中片面追求“上档次”,用餐往往“只点贵的,不选对的”;在婚丧嫁娶等聚餐活动中,“点得多、吃得少”依然大量存在;在一些单位、学校的食堂,食物浪费现象触目惊心……
另一方面,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日益凸显。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35亩,不到世界人均值40%;耕地面积正以每年近30万亩的速度减少;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粮食安全问题绝对不容乐观。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属于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一穷二白走向伟大复兴,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百年征程中的宝贵财富。党员干部作为执政骨干和中坚力量,更应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二、高度重视,强化节约每一颗粮食的理念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粮食既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关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刹住餐饮浪费之风,离不开持之以恒的正面引导。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国青年报》的一篇节约“一厘钱”精神的报道,曾风靡大江南北,成为各行各业的学习动力。今天党和政府一边加快发展经济,一边注重节约、反对浪费,带头过“紧日子”,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和精神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光荣的历史使命、宏伟的奋斗目标、复杂的内外环境,都呼唤我们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早在2013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号召“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坚决清理整顿“舌尖上的浪费”“酒桌上的应酬”等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突出问题,到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切实遏制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纪违规违法现象;从启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到发起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掀起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桌新风,一系列有力整治举措推动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党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
当下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既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又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动实现节用裕民、节俭兴国。
三、多管齐下,有力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每日盘中餐,看似普通很平凡,自打有人的那一天,就怕遭饥寒……手中有粮心不慌,粮安天下,江山如磐”,一曲《粮仓满天下安》,唱出了粮食安全在我国的重要性,也唱出了几代人的心声。为了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到宣传、管理、惩戒“三个到位”,推动制止餐饮浪费工作落到实处。
1.宣传到位,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更要增强节俭意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杜绝浪费粮食行为,各行各业都应带头在单位、家庭落实餐饮节约、绿色出行。
一要加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宣传,让广大群众认清各种浪费现象及危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戒奢克俭的优良传统,引导人们践行绿色生活、抵制餐饮浪费。二要开展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宣传,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压力大的认识教育,增强粮食安全危机意识,让广大群众明白理解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是“紧平衡”,特别是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三要开展节约粮食和浪费粮食的正反典型宣传,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意识深入人心。大力倡导合理、健康的饮食文化,推动餐饮消费习惯从“吃剩有余”“顿顿有余”向“杜绝浪费,够吃就好”转变。大力开展“光盘行动”。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推动餐饮节约理念进家庭、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多渠道多媒体弘扬勤俭节约的正面典型、曝光铺张浪费的负面现象,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2.管理到位,有效制止餐饮浪费。餐饮浪费涉及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场所,既有公共单位,也有个人家庭。要制止餐饮浪费,就要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场所。既要有共性的措施,也要有不同的管理办法。不管是酒店,还是企事业单位食堂,抑或是家庭就餐都要倡导“光盘行动”;但面对不同的就餐人群,就要推出差异化的制止浪费的办法,比如饭店要制定清晰的菜量、饭量标准,建立“吃多少、点多少”告知制度和打包服务等制度;单位食堂要推出半份、小份饭菜服务,“光盘”理念到每个人;移风易俗,婚丧嫁娶要严格限制桌数和饭菜标准等等,让人们就餐时有标准可参考,从而有效避免浪费。同时,可将餐饮浪费行为纳入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社区公约、村规民约中,可与各项评优选先等挂钩,从而有效约束人们的餐饮行为。
铁路不同层面都开展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爱粮节粮从我做起的活动,为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力。铁路各单位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活动已经进机关、进站段、进家庭,大力倡导从我做起,从每一餐做起,坚持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和将“光盘”进行到底等思想观念,在全路引导职工理性消费、合理配餐,家里家外一个样,家庭成员齐努力,切实从各方面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3.惩戒到位,让制度发挥震慑作用。“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只有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才有能力掌控和维护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党中央和国家谋划长远,从粮食生产到粮食供给到粮食消费,都要有制度保障,也亟需立法保障。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严明的法规制度是制止餐饮浪费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在指示中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多措并举节约粮食,用刚性立法约束浪费,明文规定浪费粮食的违法行为,明确浪费粮食的针对性处罚措施,标本兼治。随着相关惩治浪费法律的制定出台,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严格执法,对于违规者要依法严惩。只有这样,才能有力震慑餐饮浪费者。同时各地要做好对各行业尤其是餐饮企业的指导工作,建立督导、检查和考核机制,加大督查和考核工作力度,进行专项检查和督导,确保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从2021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让我们一起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汇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作者系上海局集团公司党校党建理论教研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