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咨政

重要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咨政 > 校刊杂志 > 重要文章 > 正文

领导干部韧性领导力的内涵及其提升路径研究

信息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9-11-06     阅读次数:

李  平

(中共东平县委党校,山东东平271500)

 

韧性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种意志品质。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一个具有极强韧性的人。逆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也可以磨掉一个人的信心,结果有好有坏,关键的就是看这个人的韧性。历史上之所以会有越王勾践“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励志故事,关键就在于越王勾践遭到失败后没有一蹶不振,他明白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在挫折和困难面前需要的是坚韧的毅力。吴王阖闾败就败在缺少越王勾践那股坚韧的毅力。著名画家达芬奇之所以成为赫赫有名的画家,关键也是得益于他的韧性,能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认认真真苦练基本功。读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的人都能懂得习近平所具有的韧性。这本书通过采访实录的形式,讲述了习近平从1969年到1975年扎根陕北农村的七年知青经历。在这七年中,不满16岁的他到陕北农村“过四关”、做苦活赚工分,带领老百姓办沼气、打水井、办铁业社、办缝纫社、办磨坊等。通过一系列鲜活的事例,我们看到了一位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他青年时期的艰苦岁月里磨练出来的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七年的知青生活培养了他志存高远的品质,形成了他坚如磐石的信仰,也铸就了他实干兴邦的坚韧。习近平用他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韧性对一个人的成功,特别是一名领导干部的成功有多么重要。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正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努力前行,因此,领导干部所肩负的任务比哪一个时代都更艰巨、更繁重,都更需要提升韧性领导力。

一、韧性和韧性领导力的内涵

(一)韧性

韧性,源于拉丁语,指的是“恢复到原始状态”。它原本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也称为弹性、恢复力、抗逆力等,用以描述各类主体面对外界风险、扰动时所具有的抗压、恢复和持续发展能力,用以恢复到最初的原始状态。

“韧性”一词在不同的学科之间的应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是在19世纪中叶,韧性是用来描述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形变之后复原的能力,被普遍应用于机械学。到了20世纪50年代,西方心理学家普遍在心理学中使用“韧性”一词,用来描述精神创伤之后的恢复状况。他们发现,人们在遭受了战争、意外或重大疾病等创伤性经历后,能及时通过治疗、辅导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的关注,“韧性”一词也被运用到了这一领域,1973年加拿大理论生态学家霍林就把韧性的思想应用到系统生态当中,即生态吸收了各种变化后怎么维持这种稳定状态的能力,后来发展到环境的保护能力,后又逐步应用到生态学当中,主要是描述生态系统恢复到本来状态的过程。从此,关于韧性的研究就从自然生态学逐渐转为人类生存的综合生态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韧性”越来越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汇,并逐步被广泛应用到了社会科学和公共政策等各个领域中,特别是社会主义形成以后,更是被应用到了韧性城市、韧性经济、韧性政治、韧性社会等领域的研究中。在国外社会治理方面也提出了“韧性”这一思想,并且已经成为全球治理当中广泛使用的习惯和特征,目前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就是韧性治理的问题。比如荷兰鹿特丹的“气候防护计划”;美国纽约的“更强大和更有韧性城市计划”;芝加哥的“韧性城市气候行动计划”;英国伦敦的“增强城市韧性战略计划”;联合国减灾战略署发起的“让城市更具韧性”运动;洛克菲勒基金会启动的“全球100韧性城市”项目等等,这些都是目前围绕城市的灾害问题开展的一些比较成熟的计划行动。

鲁迅曾多次批评那些认为革命“一个斤斗便告成功”[1]的人,指出:“倘若一切都四平八稳,势如破竹,便无所谓革命,无所谓战斗。”[2]他强调“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3]。1991年9月24日,江泽民在鲁迅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鲁迅“主张韧的战斗。‘韧’就是百折不挠,就是锲而不舍”[4],从而赋予“韧性”新的时代内涵。

(二)韧性领导力

韧性领导力是指领导干部在挫折和困难面前能够迅速恢复、反弹到正常工作状态,面对当前的挫折和困难境况能坚持既定的方向勇往直前、永不言弃。领导力是硬领导力和软领导力相加,韧性领导力则是处于硬领导力和软领导力之间的一种领导力。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领导干部自身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具有的抗压、反弹和复原能力。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逆境》中说:“面对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面对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从道德修养而论,后者比前者更为艰难。”[5]褚时健堪称在逆境保持坚韧的典范。1996年,他从“中国烟王”的高峰坠落,直到2001年才因严重的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活动限制在老家一带。2002年,他承包了一片2400亩的荒山种起橙子,当时他已经74岁。虽然他骤然从事业的顶峰坠至谷底,再创业时早已进入暮年,但是这位曾叱咤风云的“烟草之王”能够及时的复原,依然用他的智慧和胆魄书写着全新的财富传奇。二是领导干部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还要具有领导带头作用,带领整个组织和团队前进,关键时刻必须要冲上去。周恩来早就说过,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坚韧的奋斗精神”[6]。华为掌门人任正非也曾说过:“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高级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微光,带着你的队伍前进。”[7]这需要的正是一种百折不挠的韧性。

二、韧性领导力的行为特征

韧性领导力是领导干部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由里向外的行为特征,是坚强的“内核”。这个“内核”就像核反应堆,为韧性领导力提供强大持续的动力。那么,韧性领导力应该具有哪些主要行为特征呢?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

坚定的自我信念是形成韧性领导力的基础,是领导干部对自身战胜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领导干部具有强烈的自我信念,面对挫折不放弃,不轻易改变目标,会更有信心和能力迎接挑战,尤其是在急难险境面前,依然能够有强烈的自我信念来帮助员工减轻恐慌、增强信心。有人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最大的成功学,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能像中国共产党一样,拥有如此众多为了心中的主义和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奋斗者。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成功?这个成功靠的就是每一个共产党人义无反顾、不屈不挠的韧性,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念。他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今天要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也是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怀揣着坚定的自我信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英勇奋斗。

(二)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行动

每一个人在挫折和困难面前都会有不同的应对反应。有的人遇见挫折和困难也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向他人倾诉,好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迷宫,长时间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怎么也找不到解决的希望,始终陷入恶性循环式的消极心理中,这样的人既浪费了时间,也耽误了工作;而有的人面对挫折与阻碍却能够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积极主动作为,先反思、分析和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后采取有效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克服阻碍。

要知道每一个问题都隐含着前进的机遇,挫折和困难就是一张纸的正反两面,如果你选择躲避挫折和困难,也许正错过机遇。如果你坚定信心,保持乐观心态,镇定地直面困难和逆境,并积极主动地采取建设性的应对行为,那么就能在挫折和困难面前牢牢把握机遇。有句话叫:心怀美好,就会发现美好。这样的信念让你乐观面对挫折和困难,这对领导力至关重要。拥有积极乐观心态和行动的领导总会给下属带来意想不到的能量和精气神,带领同志们将困难和挫折变成动力,将低谷当作登山的起点,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行动。不是所有的困难和挫折都是来埋葬你的,困难和挫折有时也是最好的教科书。所以,不论发生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积极乐观面对。

(三)有较强的适应力和独创性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著名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曾在《进化论》中提出:自然界生存下来的,既不是四肢最强壮的,也不是头脑最聪明的,而是有能力适应变化的物种。生物只有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不断进化才不至于被时代淘汰。领导干部同样如此。哈佛商学院院长尼汀·诺里亚曾经说过,即使遭受挫折也坚持忍耐并依然有能力为他人指引突破的方向,才是对领导力的一个真正考验。领导干部是否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关键要看他是否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工作方式。真正具备韧性领导力的人一定是能够根据面临的环境,灵活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并且尝试任何可能的方法去扫清障碍,以达成自己的目标。同时,在扫清障碍的过程中,他能够保持精力、体力充沛,情感正面健康,特别是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他能够以发散的思维形成一系列创新的解决办法,能够为组织设置清晰的长短期目标,并且能让自己和下属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展现出坚定的决心,明确努力的方向,在关键时刻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方向,不惧前行。巴顿将军曾说过,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这个反弹力是需要修炼的,这对领导干部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你能够做到享受面临的挑战,并将面临的挫折和困境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那么你就是适应能力强的人,这样的特质能够增强个人面对困难的激励性和持久性。

(四)情绪管控、寻求支持

情绪管控是指领导干部在充满压力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持冷静并控制不良情绪。在逆境中能够管控自己的情绪以确保自己能够在压力下做出理性的决定,这是对领导干部能否高标准地完成任务提出的高要求。临危不乱、镇定自若能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上级是能够从容应对挑战的。反之,如果领导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战战兢兢、不知所措,员工立刻就能感受到进而增加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三、韧性领导力的提升路径

古人云:“言之易,行之难”(《吕氏春秋·不苟论》)、“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说命中》)。学习、懂得、知道一个道理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真正践行好这个道理,并不是容易的事。为此,要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提高自己面对逆境的韧性。

(一)加强学习,坚定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8]“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9]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前进的指南,加强学习是领导干部成功带领团队度过难关的必由之路。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0]困难和挫折对领导干部来说本来就是提升领导力的良好机会,因此,领导干部要善于抓住这样的机会,善于在逆境中学习提升。什么是干部的本领恐慌?首先是一种哲学的贫困,体现在理论思维的缺乏。今天,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新的矛盾凸显期,韧性强的领导干部在这个时期就会表现出更大的勇气和担当,以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清事情的本质,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推动事业的发展。毛泽东曾经说过,读书要到底。学习理论不是教条式的死记硬背,也不是为了说几句概念的话,而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说到底,理论学习学的是一种根本性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是一种打根基、利长远的学习,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干事和担当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本领。领导干部学习理论,必须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全面系统的学、结合实际的学,不能搞形式主义。只有真正学深悟透,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只有知行合一,融会贯通,才能弄清楚理论的源泉是什么、实践的基础是什么,才能真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调整心态,积极乐观

俗话说: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邓小平曾经在从政生涯中三落三起,但是从没有被打倒,每次被迫离开事业和岗位时,他总是淡然处之;每次度过磨难,重新复出的时候,他从不消沉和颓废。1971年邓小平访美,在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为他举行的宴会上,美国女演员雪莉·麦克莱恩对他的人生经历追问不停。对此,邓小平幽默地对她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11]1984年10月10日,邓小平在会见时任联邦德国政府总理科尔时说:“我就是乐观。天塌下来也不要紧,我是小个子,天塌下来有你们大个子顶着。”[12]他的这种乐观心态,这种几经沉浮却坚韧、顽强、百折不屈的个性和魅力,不得不让人佩服。我们的党员干部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新问题、新矛盾,都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应对态度,不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一蹶不振,不要盲目放大问题和危险,也不要选择逃避,否则有可能会因此错过解决问题的良好机遇。我们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将挫折变成动力,将低谷当作登山的起点,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勇于创新,直面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曾指出:“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13]创新和改变意味着要不断尝试和冒险。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地用新知识去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直面问题是成就事业的关键,解决问题可能会带来一个全新的局面,因此领导干部必须直面问题,勇于担当。当你在直面问题,勇于创新的前进过程中,有时难免会遭遇困难和失败,关键是不要灰心气馁,而是要看清问题的本质,找出真正的原因,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勇于担当,履职尽责

领导干部的职务不是一种待遇、一种享受、一种炫耀,而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使命,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担其责,要时刻把自己的职责铭记于心。大事难事看担当,急事险事看水平。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在平常工作中是很难拉开档次的,就像马拉松比赛,一开始大家都跑得差不多,经过一段时间和一段路程后,谁能脱颖而出,谁能坚持到最后,才会显现出来。要为那些扛重活、打硬仗、能干事的干部撑腰鼓劲。要打破干事创业的“洗碗效应”,坚决杜绝“干事多出错多,不干事不出事”等逆惩罚、逆淘汰行为[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在这个奋勇前进的征途中,广大领导干部必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和考验。在这样的关键时期,领导干部只有具备较强的韧性领导力,才能扛起历史的重任;才能以顽强持久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战胜各种挑战和考验;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137.

2]鲁迅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72.

3]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763.

4]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1.

5]弗朗西斯·培根.人生论[M].何新,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23.

6]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128.

7]包政.重新认识管理[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146.

8]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N].人民日报,2019-03-02(01).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7.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75.

11]盛永年,盛玲,鲍洁.邓小平幽默故事集锦[J].党史文汇,2014,(9):53-56.

12]孟红.邓小平的睿智与幽默[J].党史文苑,2012,(3):4-11.

13]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7):4-12.

14]王玉堂.破解“夹生干部”现象[N].大众日报,2019-06-05(08).

 

(作者系中共东平县委党校讲师)

上一条:小东精神在新时期铁路安全发展中的时代价值
下一条:新中国“铁路外交”的演变与现状